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公告:书友们,“就爱来小说网”最新域名“www.kushuxs.net”。请您牢记本站网址并加入收藏,手机也可直接访问,会自动进入手机站!
 就爱来手机站
http://m.kushuxs.net
翻页 夜间
就爱来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183章 孤方以睡觉为事,无暇见妇人

    ——首先,是相较于粟,等量的麦粉面食更顶饱,而且是明显顶饱许多!

    自有汉以来,汉家始终都认定一个标准:成年男子的口粮,大约为每个月二石粟。

    这二石粟,合一百零八汉斤,折算到后世的度量衡,大概是二十七千克。

    平均每天九百多克,将近一千克的量,却都还不能保证十成饱,并且是一日两餐,而非三餐。

    但换做麦粉面食,却并不需要这么多!

    早餐就着热汤吃两個饼,晚上再吃一碗热汤面——总共算下来,一个成年壮劳力,一个月顶多也就需要一石半的麦粉!

    虽然依旧只是七八成饱,而且中间也要夹杂几顿粟米粥、杂粮粥,但比起之前,同样只能吃七八成饱的粟,却也能省下不少粮食!

    再有,便是相较于粟,麦粉面食更有‘滋味’。

    这里的滋味不单指口感,而是主要指面食咀嚼过程中,那令人无法忽视的甜味。

    作为农耕文明,华夏民族不可能不知道甜味,究竟意味着什么。

    ——甜、咸两种味道,在华夏封建文明的认知中,几乎是和‘营养’划等号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

    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长安一带的百姓便发现:自打吃了面食,家里的女人气色越来越好,男人们的力气也越来越大;

    原本瘦弱些的仔仔,也总算是有了点精神气,甚至还长的壮实了些!

    又便宜,又好吃,又顶饱,又有甜味(营养);

    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的人,都不至于选错这样一道送分题。

    关中的百姓们吃起了面食,粮商们自然就坐蜡了。

    ——什么情况?

    不吃粟了?

    那我手里的粟怎么办?

    根据简单地商业逻辑退路,大部分粮商做出反应:降价!

    第一次降价,商人们便直接自砍大动脉:五十五钱每石,向太子的平价粟看齐!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有五十钱每石的麦粉,关中已经没人愿意花更高的价格,买粟来吃了。

    第二次降价,商人们咬紧了后槽牙,鼓起了毕生都不曾有过的大魄力——直接以收购时的成本价出售,四十二至四十六钱每石!

    商人们想:比太子的平价粟低这么多,比那什么麦粉也便宜不少,这下总卖的出去了吧?

    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

    ——华夏百姓,永远是最精明,同时又最憨厚的民族。

    经过简单的计算,老百姓便得出结论:若是吃粟,每个壮劳力每个月要吃二石,吃麦粉却只需要一石半;

    而一石半麦粉,只需要七十五钱。

    所以,除非粟的价格,跌到七十五钱二石,即三十七钱每石,否则,吃粟就是不划算的。

    甚至即便粟的价格,真的降到了三十七钱每石,也不过是和麦粉的价格,或者说‘价值’平齐而已;

    考虑到麦粉面食更好吃、更顶饱,且明显对人好处更大、吃了更有力气,即便是三十七钱每石的粟,其性价比,也依旧比不上五十钱每石的麦粉。

    再者,老百姓心里,那也是有一杆秤的。

    ——之前没麦粉,只能吃粟,俺们求爷爷告奶奶,想少花点钱买你的粟;

    你特么鼻孔朝天,恨不能让我跪地磕头,才愿意把九十钱每石的粟,以八十九钱的价格卖给我!

    现在想让我买你的粟?

    想屁吃!

    就算多花点钱,买太子的平价麦粉,俺也不让你们这些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