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达成了某种妥协,那馆陶公主刘嫖,还真就未必不会是窦太皇太后选择让步的点。

    诚然,馆陶公主刘嫖在窦太皇太后心中的地位,确实是超然到了一定的程度;

    尤其是在梁王刘武、先帝刘启相继离世之后,东宫窦太皇太后对这个仅存于世的子女,必定看得比过去还要重。

    但同样‘看重’刘嫖的,还有新君刘荣。

    甚至可以说,窦太后有多么重视、疼爱刘嫖,刘荣就有多么忌惮、容不下这个姑母。

    在这个前提下,韩安国能在长安动用的人脉,其实已经完全没有了。

    过去,倒还是有个田蚡,及其背后的长陵田氏。

    但在如今——在刘荣即位之后,那样的人脉与其说是人脉,倒不如说是罪证……

    “当年,梁王叔得长孺相助,也还是让朕少睡了几晚好觉的……”

    带着自嘲的笑意,算是隐晦的认可了当年,韩安国在梁王刘武争储夺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能,刘荣便也将话题拉回了正轨。

    而当刘荣稍带着严肃,质问韩安国为何要明知故犯,再提和亲之事时,韩安国身上的气质也陡然一变!

    如果说先前,韩安国面对刘荣,是半带着身为阶下囚的谦卑,半带着对刘荣该意图的疑惑;

    那此刻,韩安国浑身上下,便只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庄严。

    “陛下,难道不认可臣说的话吗?”

    “二十年内,我汉家不可废和亲之制,不可与匈奴北蛮大战——这,难道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实吗?”

    “陛下是孝景皇帝亲自选定,立嫡立长,得位其正,又悉心培养多年的储君。”

    “难道连这么浅显的事实,都需要臣这么一个见识浅薄、才能平庸的外臣,在这廷尉囚牢之中提醒吗?”

    说起正事,刘荣自也是收起了先前那副看好戏的慵懒姿态。

    稍作起身,面色也随之一肃,望向韩安国的目光,更是当即带上了三分郑重。

    却并没有急于开口打断,而是伸手做出个‘请’的手势,示意韩安国继续说下去。

    便见韩安国深吸一口气,旋即满面悲怆道:“太祖高皇帝六年,匈奴冒顿单于大举叩边,韩王信未战而怯,临阵倒戈;”

    “太祖皇帝勃然大怒,御驾亲征,虽将秦所失之边郡大半收归,却也落得个白登之围。”

    “战罢和谈,太祖高皇帝首倡和亲,更欲嫁亲女:鲁元长公主,以换得汉匈边墙安宁。”

    “若非吕太后拼死相阻,我汉家的和亲之制,就不会是后来的嫁宗室女——而是早在太祖高皇帝之时,便定下嫁长公主的祖制了……”

    说着说着,韩安国面上哀疮更添三分,眼眸深处,更是带上了满满的屈辱和愤怒。

    后世人常说:真正上过战场,知道战场残酷的士兵、将军,才是最提倡和平、最反对战争的人。

    韩安国也一样。

    恰恰是因为知道匈奴的强大、知道此时决战胜算太低,韩安国才会如此坚定的认为和亲,是汉家近二十年的不二之选。

    反倒是那些没上过战场,甚至都不了解具体状况的儒生之流,整日夸夸其谈,张口闭口‘王师无敌’‘匈奴土鸡瓦狗尔,不足为惧’之类。

    若是放在三五年前,听到韩安国这番言论,就算先帝老爷子不在场,刘荣也免不得要夸赞一句:梁内史韩长孺,真谋国之臣也!

    但现在,刘荣却不这么认为了。

    “长孺可知,太祖高皇帝身陷白登之围,距今有多久?”

    “我汉家初行和亲于匈奴,距今又有多久?”

    见韩安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