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该如此’。

    这是农税;

    而汉家法定的口赋:每人每年一算,即一百二十钱,也已经被天下人默认为每三人一算,每人每年四十钱。

    因为自太宗皇帝四年至今,汉家再也没有按照法定的数,收取过一百二十钱的口赋;

    以至于天下人——尤其是太宗皇帝晚年出生的人,大都认为汉家的口赋,从来都是每人每年四十钱……

    宗亲诸侯肆意妄为,底层民众的生存环境也相当宽松;

    相应的,工商业发展,以及地方豪强富户的发展壮大,自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文景之治——尤其是太宗皇帝那二十多年,一道极为‘亮眼’的风景线。

    文景之治,对于底层百姓是盛世,对于豪强富户,也同样是盛世。

    历史上长达五十年,本时间线也足有三十多年的文景之治,更是成为了豪强富户迅速完成原始积累,并在地方构筑盘根错节的势力,从而为祸一方的史诗级温床!

    所以,对于窦老太后的提问,刘荣的回答是肯定的。

    ——过去三十年,汉家的陵邑制度,就算没有完全停摆,其效能也早已大打折扣!

    过去三十年,许多早就该迁居陵邑的豪强富户,在地方郡县官员的庇护之下,一次又一次躲过了强制迁移;

    积年累月之下,别说二十万——便是如今的关东,有三四十万人属于‘豪强’标签,刘荣也完全不会感到奇怪!

    而此番,刘荣出手就是一座一步到位,可容纳二十万人的茂陵邑,几乎是直言不讳的告诉天下人:对于我汉家过去三十年的陵邑制度,朕极其不满!

    只是此事,毕竟关乎到太宗孝文皇帝名声,乃至于‘文景之治’的历史评价;

    刘荣再怎么愣头青,也总得先和老太后商量商量。

    ——商量商量怎么搞,才能在确保陵邑制度成重新发挥‘国运调节器’之效能的同时,最大程度规避此事,对太宗孝文皇帝的政治影响。

    诚然:太宗孝文皇帝,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但刘荣姓刘。

    孝景皇帝刘启的刘;

    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刘;

    自然,也是太宗孝文皇帝:刘恒的刘。

    维护太宗孝文皇帝的政治形象,对于刘荣——对于太宗皇帝这一脉的每一位汉天子而言,都是根本不需要思考的政治本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