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事后改名太仓并正式扩建,太仓便成了长安一代,唯一一个只储存宿麦的战略粮仓。

    毕竟按照李荣当时的说法:要想让宿麦取代粟,成为汉家百姓民的新主粮,那官府就要以身作则——仓储宿麦,禄发宿麦,餐食宿麦等等。

    虽然暗地里,少府内帑也还有着相当庞大的粟库存,但太仓却成了明面上,向天下人展示‘官府都改存宿麦了’的展台。

    如此几年,倒也算是岁月静好。

    ——去年年初的朝那一战,以及年末的河套-马邑战役,少府内帑也从太仓调出了一批宿麦,并研磨成麦粉,作为了前线将士们的军粮。

    反响很不错;

    有相当一部分将士表示:相比起过去以粟为军粮,改以麦粉面食做军粮之后,将士们明显力气更足,精神状态更好了。

    甚至还有敦厚淳朴的有功将士联名请奏:愿意放弃自己应得的封赏,只求朝堂从今往后,都以麦粉面食,而非粟来作为军粮。

    原本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可就在数日前——又到了要给河套方面军调拨军粮的日子,少府内帑照例要从太仓往外调取粮食时,问题出现了……

    “太仓令何在?”

    下了御辇,在一众少府、太仓官员簇拥下往里走着,刘荣冷不丁一问,当即便有一人战战兢兢走上前。

    “臣,太仓令石建……”

    听到太仓令自报家门,刘荣当即心下了然,对于老石奋也多了几分怜悯。

    ——石建,石奋;

    哪怕是不了解石奋一家子的人,也不难从二人的姓名,看出这二人之间的关系。

    石建,乃石奋长子。

    除了长子石建,石奋还另有三子:次子石甲、三子石乙,以及幼子石庆。

    早在先孝景皇帝即位之初,石奋这四个儿子,便皆各官至二千石!

    再加上同样二千石的老父亲:太中大夫石奋——一门父子五人,皆秩二千石;

    石奋乃为坊间尊称为:万石君。

    至于石奋将大儿子石建要去少府,还专门任命为太仓令,刘荣倒是没往‘以权谋私’那方面去想。

    ——就算不做这比二千石的太仓令,石建也早就是二千石了。

    能被一生谨小慎微的老爹安排到少府,担任太仓令这么个要害位置,与其说是私相授受,倒不如说是老石奋实在不放心把太仓交给外人;

    权衡之下,这才把尽得自己真传的大儿子要来,担任太仓令这么个很难有功,却很容易出纰漏的位置。

    对于石奋如此郑重其事——生怕出纰漏,故而不惜以大儿子掌控太仓的举措,刘荣其实还是比较认可的。

    只是眼下出了这么个意外的纰漏,饶是刘荣不打算追究,石奋父子二人,也还是免不得要被朝堂内外中伤。

    而石氏一门最怕的,也恰恰是因为出现纰漏,而被朝堂中伤、批评了……

    “有多少存麦出了岔子?”

    终于来到出现纰漏的位置——几处已经被禁军包围的粮仓,刘荣终于道出了此番,太仓所出现的纰漏。

    ——有一批存麦,且最多不超过三年时间的宿麦,因为种种原因发霉了。

    在封建时代,仓储粮变质,其实是一个非常操蛋的事。

    按理来说,粮食变质——尤其是超过一定时限的陈粮变质,只要不是认为的管理不当,就都是正常的。

    但过去这几十年,也就是汉家文、景两代天子铆足了劲存钱、存粮的这几十年时间,汉家却从来没有出现‘陈粮变质,主官免受责罚’的情况发生。

    每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