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安居乐业。

    然,近年来,大唐的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加之北方干旱频发,南方水患连连,致使百姓颗粒无收,生计艰难。

    朝廷虽屡次赈灾,然终非长久之计。

    问题来了:

    请问,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大唐农业之困境,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昌盛?

    考生作答,要求内容全面,语言准确,条理清晰。

    不得超过八百字。”

    “……”

    李承乾和孔颖达闻言,都不禁陷入了沉思。

    这道考题看似简单。

    概括性极强!

    实则涉及到了大唐农业的方方面面。

    要想答好这道题,不仅需要深厚的学识,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见解。

    只是这该如何作答呢?

    想了想,孔颖达也毫无头绪。

    “庄少师,此题应当如何作答,还请赐教!”

    “谈不上赐教!”

    庄舟摆手说道:

    “此题之关键在于,要找到农业发展的瓶颈所在,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比如说,我们可以从改进农具、推广高产农作物品种、兴修水利等方面入手。

    同时,也可以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推广农产品。”

    孔颖达点了点头,赞叹道:

    “庄少师所言极是!

    此题既考察了士子的学识,又能够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为朝廷和百姓做出贡献,确实是一道好题!”

    李承乾也赞同道:

    “没错,此题不仅能够考察士子的才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选拔人才来说,确实是非常有益的。”

    “只是嘛!”

    孔颖达想了想,还是把心中的疑虑说了出来:

    “庄少师,你出这道题,全然是农业种植相关。

    可学子们大多五谷不分,只怕他们根本答不上来啊!”

    “没关系啊!”

    庄舟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科举考试选拔的应该是综合能力强的学子入仕,既然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我建议可以施行总分制,根据总分排名依次录取。”

    总分制?

    这倒又是个新鲜词!

    李承乾当先问道:

    “庄先生,这总分制是何意思?”

    孔颖达的目光又投了过来,等待着庄舟的回答。

    庄舟问道:

    “科举考试分几科?”

    孔颖达回答:

    “主要分为六科,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以及秀才科。”

    与庄舟事先所了解的差不多。

    唐朝的科举制是承袭隋朝。

    原本是只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后来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称为六科。

    其中最难的就是秀才科,是六科之首。

    主要考察国家大政。

    因为考试难度极大,报考的人数也是极少。

    最终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就被废止。

    放眼整个唐朝,一共也就二十九名秀才。

    其中李渊钦点六人,李世民钦点二十二人,李治钦点一人。

    从后来的历史走向来看。

    这些科目其实并无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