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者称为举人。

    乡试第一名也被称为解元。

    有了举人身份,便可以入朝做官了。

    不过不是说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而是要等到有官员空缺才行。

    举人可以接着参加会试。

    这是由礼部主持的考试,于乡试次年在京都举行。

    因在春季由礼部主持,又称为春闱。

    通过者称为“贡士”。

    会试第一名也被称为会元。

    最后是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会试通过者皆可参加殿试。

    殿试一般不再淘汰。

    但根据其成绩列为三甲。

    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三名。

    即“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至于进士的人选数量,那就没有定数了。

    而在乡试、会试、殿试都考取第一名者,便称之为三元及第。

    可想而知。

    这玩意难度得有多大!

    听完庄舟的讲述,孔颖达对此,早已惊为天人。

    更是让孔颖达内心汹涌澎湃。

    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当然知道,庄舟说的这一套科举制度意味着什么。

    这完全是让天下学子们,有了一条活路啊!

    只怕自此以后,读书人将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如果不是仙童下世,又怎么可能说得出这些来。

    故此,孔颖达和李承乾商量了一番后,最终达成共识。

    决心将庄舟的谏言及新型考题一并奏报给陛下。

    二人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若能得到陛下的支持,必将对大唐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而要想真正做成这件事,也必须得有圣上的支持方可。

    于是乎!

    孔颖达亲自书写奏疏,详细阐述了庄舟的谏言以及新型考题的优点。

    奏折中,他一再强调独尊科举考试制度,是选拔真正有真才实学之人的关键所在。

    同时,也提到了新型考题的创新之处。

    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

    奏疏写好后,李承乾和庄舟也署了名。

    如此一来,三人的意见便是达成了一致。

    随后李承乾便命人即刻送往宫中。

    当夜,奏疏便传到了李二的案头。

    他仔细阅读后,不禁对庄舟的谏言和新型考题赞不绝口。

    这完全就是他近来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先前孔颖达和太子已经提交了此次春闱科考试题,可都被李二否决了。

    李二对此还十分郁闷。

    自己那点心思,他们怎么就看不懂呢!

    就在李二忧虑的时候,终于有了现在这封奏折。

    这其实才是他心里真正的想法啊!

    将科举制定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唯一晋升渠道。

    摆明了就是要打破世家门阀士族的垄断。

    于是。

    次日,李二便下令召集朝中重臣,共同商议科举制度改革的事宜。

    庄舟当然也参加了朝会。

    朝会上,李二将庄舟所提出的谏言,以及春闱新型考题公之于众,并征求各位大臣的意见。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朝中重臣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