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对军费的投入,这个军费不只是九边军费,更是从国政大局出发,朝廷应当加大对军队建设的投入!

    提高军队待遇,确保军人利益,比如从军屯一事着手。

    反倒是汤昊带着的这五千人,去了青州一趟,也没真个平叛,只是逼着青州卫所军剿灭了那些乱匪,也将军功让给青州卫所军士了,以此将功补过!

    站在他身后的官员缙绅们,虽然心中很不乐意,可到底还是弯腰了。

    此话一出,三位巨头面面相觑,满脸无奈之色。

    怎么动?

    你真敢让汤昊下一趟江南?

    当然,中山侯也确实敢去,去了之后他汤昊也确实敢血洗江南士绅!

    然而问题在于,皇帝和中山侯真要是这么做了,那势必就会与士绅缙绅离心离德,双方形同陌路视如仇寇了!

    “卫所军屯制,这可是我大明国策!”

    先前兵部尚书许进就曾经在廷议的时候提及过此事,卫所糜烂他们也都看在眼里,没什么好说的。

    这个选择,看似简单,可实际做起来很难!

    “陛下,若单是清理军屯,此事未尝不可。”

    吏部左侍郎王鏊、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率领麾下官员都赶了过来,准备送别这位凶名赫赫的中山侯,出海清剿倭寇!

    “其他卫所暂且不提,单看这山东卫所,就是一个机会,若是改制后运行得当,日后也可将其推行至天下!”

    王鏊等官员从这支军队的身上,看到了凛凛不可侵犯的士气,更有着一股昂扬战意!

    不同于百战精兵的那种杀气,这些京军战兵透出来的是昂扬的自信,似乎充满危险与未知的出海剿倭,对他们而言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王侍郎,山东百姓苦黄兴辅等贪官污吏久矣,加上连年天灾,民众困苦,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

    听到这话,王鏊心悦诚服,郑重地点了点头。

    “王鏊,牟斌,山东就交给你们了!”

    “汤侯放心,下官定不负所托!”

    说起来,徐天赐留守备倭都司,还机缘巧合下剿灭了四千倭寇,所以这五千兄弟到底是立下了军功的。

    其底气就来自于大明王朝的卫所军屯制度。

    当年洪武朝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贪腐大案,名为郭桓案。

    接下来君臣四人开始商议,如何拿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章程,可以确保这些军屯不被他人侵占,比如都察院派遣御史进驻地方卫所,亦或者取消军官世袭制度等等,再有就是降低军屯赋税甚至直接减免军屯赋税……

    “王公,为何您要对那中山侯如此礼遇?”

    除去那三千四卫禁兵外,汤昊带上了随自己前去平叛的这五千战兵。

    用野人的话来说,这叫做试点,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然而一个好的制度,能否长期运转施行下去,并不在这制度本身,而是在于人!

    卫所军屯制度的根基,毫无疑问在于田地!

    洪武十八年,太祖高皇帝怀疑担任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与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偕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贪腐舞弊,下令调查。

    哪怕是以太祖高皇帝的个人帝王威望,都压制不住这汹涌民怨,最后将负责主审此案的审刑司吴庸给杀了,以此平息民怨!

    说得直白一点,这“郭桓案”其实就是皇帝趁机打压士绅缙绅的一次血腥清洗罢了,主要目标也从郭桓这几个贪官污吏,演变成了鱼肉百姓的地方士绅,尤其是以江南士绅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