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火气都对准了李东阳。

    “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老夫也是因为那中山侯行事太过暴虐不仁,堪称酷吏典范,所以才会对其厌恶痛恨,仅此而已。”

    “真是如此吗?”杨一清毫不客气地直言道,“公是公,私是私,西涯你现在公私不分,迟早会惹出大祸的!”

    李东阳身子骨本来就弱,这一气之下更是咳嗽不止。

    当年杨一清升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改陕西副使督学,在陕西任职八年,平时空闲时考察边疆战事,印证自己所学,因此积攒下了边略经验,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后进南京太常寺卿。

    李东阳怒骂一阵,又剧烈咳嗽了起来。

    此话一出,气氛顿时变得尴尬了起来。

    按照正常流程,杨一清本来不会如此青云直上的,奈何即便他不愿意,身在官场却难以独善其身,时任兵部尚书的刘大夏一再举荐,杨一清因此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使得军纪严明。

    “西涯,你一直都了解我这个人,我只想精忠报国,不愿参与朝堂争斗。”

    “应宁这是说的什么话?”

    随着刘健和谢迁致仕,内阁里面现在就剩下了他李东阳和杨廷和二人。

    “罢了罢了,老夫也知道这并非你本意,但如今朝堂局势不明,时雍(刘大夏字)又被那中山侯给逼迫得主动致仕,老夫这也是没有办法,所以才会出此下策!”

    杨一清听出了这些话语中的恭维之意,到底还是忍不住松了口。

    李东阳愣愣地看了杨一清半晌,随后用咳嗽掩饰自己的尴尬。

    杨一清闻言一阵无奈,默默地将茶水递了过去。

    事实上,他太了解自己这两位同窗好友了,其人什么德行,杨一清再了解不过。

    “若是你想借助我这兵部尚书的权势,助伱党同伐异谋取私利,恕我杨一清做不到!”

    毕竟他李东阳现在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只是一个文渊阁大学士,上下关系还是得弄清楚的。

    哪怕他本人并未因此做过任何结党营私的事情,但是陛下会怎么看,朝廷又会怎么看呢?

    因为他这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皆是来自于李东阳和刘大夏,皆是来自于湖广乡党。

    李东阳注意到了杨一清的脸色,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顿时出言安抚道:“应宁,莫非你还在怪老夫强行将你调来中枢不成?”

    但问题在于,李东阳不想这么做,翰林院是进士养望之地,更是士林清贵之所,谁执掌了翰林院,谁就是文坛领袖。

    早就体验过这文坛领袖益处的李东阳,哪里甘心就这么将翰林院白白交给杨廷和,更何况这杨廷和还是帝师!

    那么,为今之计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立刻举荐一个自己人入阁,让他制衡这杨廷和,从而将翰林院继续掌控在自己手中。

    然而李东阳却从书吏口中得知,杨廷和面圣去了,一听到这话,李东阳脸色瞬间就难看到了极点!

    此刻乾清宫内。

    李东阳羡慕嫉妒恨的杨廷和,正跪倒在朱厚照面前。

    “陛下,许久不见,陛下可还安好?”

    杨廷和一句话,直接把朱厚照给问懵了。

    “杨师此话何意?朕好着呢!”

    “既然如此,那请陛下恩准,臣请辞!”

    杨廷和面无表情地从怀里取出了辞呈,然后递给了一旁的陈宽。

    见此情形,朱厚照心中的怒火再次攀升。

    刚刚陈宽请辞,他好不容易才安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