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身份卑下的旧日门生,于是主人下令:“沉到水里淹死吧。”(注2)

    ……

    其他如清河崔氏、河间邢氏、真定赵氏、河东薛氏、闻喜裴氏等,各有杰出人物。

    其中有一人,得知侯胜北在北周待过,打听其兄长的近况。

    颜之推,字介,琅琊临沂人。

    颜之推是南朝旧臣,萧绎遣世子萧方诸出镇郢州,以颜之推掌管记。

    侯景攻陷郢州后,颜之推被虏,多次险些被杀,得行台郎中王则相救,才得免于难。

    叛乱平定之后释归江陵,江陵陷落后再次被俘,送往长安。

    十多年前,颜之推得闻北齐护送贞阳侯萧渊明南返,并释放谢挺、徐陵等使节归国,于是起了投奔之心。

    趁着黄河之水暴涨,卜得吉日,颜之推备船一艘,载妻子家人,水路七百里,经龙门一曲,过三峡砥柱,入河阴城,东归投齐。

    待到达邺城,正值陈霸先改朝换代,颜之推不得还南,遂留滞于漳滨。

    此后因与祖珽交好,齐主甚加恩接,顾遇逾厚。

    侯胜北见他年约四十出头,儒雅中透着坚定和勇决,心想若不是这等人物,无法做出轻舟一艘举家东向的壮举。

    于是知无不言,深自结纳。

    ……

    这一天,到了和尚书令徐之才相约的日子。

    侯胜北想起这位凭借医术上位的老人,就像他自己抱怨的,都没有人阿谀奉承他。

    虽然上面还有斛律丞相、录尚书事高孝珩、甚至还不如并省尚书令高阿那肱,可毕竟也是尚书令啊。

    为什么会被人轻视呢?

    等到他来到这位宰辅之臣的居所,似乎明白了其中原因。

    徐之才的厅堂不像宰辅所居,简直就像一个药铺。

    摆满了各种器皿,所盛的药材或枯黄或乌黑,都叫不出名字。

    有些还是新采摘,尚未炮制的,翠绿中透着新鲜。

    用来濯洗的水盆、漏勺、筛子,用来烘培的小火炉、炒锅、铁铲,以及用来收纳成品的药柜和丢弃废料的簸箕。

    徐之才摊着一本书,读上两句,琢磨一会儿,取出几样药材操作一番。

    磨成粉末,捣成浆糊,榨成汁水,揉成丸子。

    然后观其色、嗅其味,甚至还用舌头舔一舔。

    大多数时候摇摇头,丢入簸箕。

    偶尔面露喜色,赶忙小心翼翼地收起,在铺开的帛纸上书写几句。

    侯胜北在一旁安静地站着,没有打扰他。

    历经这两次的出使,他的心里基本形成了如何向陈顼禀报的想法。

    如今在这种宁静的氛围里,更是能做个沉淀。

    ……

    一两个时辰的时间很快过去。

    徐之才一个八旬老人,始终专心致志,此时才舒展一下,稍作休息。

    他这才注意到了侯胜北。

    擦了擦手,笑道:“你来了啊,坐吧。”

    侯胜北随意找了个马扎,在一堆药材中坐下。

    徐之才随意问起了南朝近况,故人可还安好。

    他已经是八旬高龄,长辈早已故去,几个旧交也年纪很大了。

    说来也巧,正好有侯胜北认得的。

    徐之才曾与从兄徐康造访太子詹事,汝南周舍听老子。

    周舍乃是周弘正、周弘直之叔,为设馔食,戏曰:“徐郎不用心思义,而但事食乎?”

    徐之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