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封群臣,填补宇文护死后出现的空缺。

    太傅、蜀国公尉迟迥为太师。

    柱国、邓国公窦炽为太傅。

    大司空、申国公李穆为太保。

    齐国公宇文宪为大冢宰。

    卫国公宇文直为大司徒。

    赵国公宇文招为大司空。

    柱国、枹罕公辛威为大司寇。

    绥德公陆通为大司马。

    “听说卫国公本来盯上的是大冢宰的位子,没想到却被齐国公得了。”

    “卫国公当不上大冢宰,本来还想请为大司马,总知戎马,得擅威权。陛下揣知其意,说汝兄弟长幼有序,宁可反居下列也?于是给了司徒这个位高无权的三公虚职。”

    “哈哈,卫国公也是有苦说不出,我朝将相一体,兵权才是王道啊。”

    “兵权还是算了,他本来和萨保关系好着呢,就是因为被南朝打败了免职,两人才感情破裂了。”(注4)

    “居然被南朝那帮软蛋打败,太丢人了。”

    “嘘,说话轻点,那罗延可不就是给南朝来人接风。”

    侯胜北静静地听着,露出了一丝微笑。

    周帝有意与民休息。

    下诏曰:“民亦劳止,则星动于天;作事不时,则石言于国。故知为政欲静,静在宁民;为治欲安,安在息役。顷兴造无度,征发不已,加以频岁师旅,农亩废业。去秋灾蝗,年谷不登,民有散亡,家空杼轴。朕每旦恭己,夕惕兢怀。自今正调以外,无妄征发。庶时殷俗阜,称朕意焉。”

    诏书是杨素所拟,词义兼美,乃是他的得意之作,很流畅地背了下来。(注5)

    周帝又遣其弟工部代国公宇文达、小礼部辛彦之出使北齐,重申旧好之意。

    诏百官军民上封奏事,极言得失。

    诏断四方非常贡献。

    立鲁国公宇文赟为皇太子,再次大赦天下,百官各加封级。

    近期内北周专注于稳定朝堂,休养民生的方针,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周帝在宽容之余,也并未放松警惕,改置了宿卫官员。

    无懈可击。

    ……

    侯胜北从和众人的接触中,根本没有感受到朝堂动荡,人心惶惶的气氛。

    周帝亲政,本是名正言顺之事。

    宇文护在皇帝成年之后,还能执掌大权多年,反倒是一个异数。

    既然没有更进一步,最后没有得到好下场,也在情理之中。

    侯胜北不禁感叹,这就是历朝历代,权臣难以摆脱的命运吧。

    -----------------

    李昞葬于咸阳,追赠太保,谥号为仁。

    在他的墓前,侯胜北奉上奠品,洒上水酒一杯,缅怀当年在长安度过的那段日子。

    家属还礼。

    看着最小的那个六七岁的孩子,学着大人的模样,毕恭毕敬地向自己行礼。

    是叫李渊来着?

    侯胜北善颂善祷道:“这孩子必能继承父业,有一番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