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另一人抢先回答道:“将军有所不知,先帝曾问百官,天下多灾,是何原由,百官不答。”

    “先帝知蔡大儒经学功底深厚,向他询问治国之策。”

    “蔡伯喈上书先帝,妇人、宦官干预政事,并一口气弹劾当时的太尉张颢、屯骑校尉盖升、长水校尉赵玹等多位高官贪赃枉法。”

    “可惜,蔡大儒的上书被当时的十常侍曹节看见。”

    “十常侍联合蔡大儒弹劾的官员一同诋毁蔡大儒。”

    “众人派人写信诬告蔡大儒,先帝听信谗言,将蔡大儒下狱。”

    “后中常侍吕强知道蔡大儒无辜,向先帝求情。”

    “先帝想起蔡大儒的上书,免去蔡大儒死罪,将他全家流放。”

    “十常侍后面屡次派人刺杀蔡大儒,为了避难,蔡大儒逃命江海,远走吴会之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

    “多谢告知!”

    未央道谢,心中不免感慨,朝中尽是奸佞,四方皆是吸血鬼,也难怪张角起义,数日之间,响应之人便有数百万。

    即便身为汉家儿,未央也不得不说,一个王朝烂透了就特么该亡。

    洛阳城门外,董卓站在最前面,后面是吕布,隔了一段距离是百官公卿。

    前面,西凉铁骑两侧列阵,中间一条路。

    原本这里有不少玩家,西凉铁骑出来后,大肆杀戮。

    地面上,还有不少玩家死亡爆出的装备。

    众人等了许久,才见远处乌泱泱一大群人影。

    不多时,马蹄声震天、尘土翻飞。

    “父亲,蔡邕带到!”

    牛辅飞马前来,翻身下马,身后跟着李傕、郭汜二将。

    董卓挥挥手,大笑道:“你们辛苦了,先下去休息!”

    “是!”

    三将上马,将兵马带走。

    牛辅的军队离开后,前方的空地上只剩一队马车,约莫有十余辆。

    为首马车上下来一五六十岁身穿素衣、须发半白老者。

    看见此人,董卓一路小跑过去,边跑边大叫道:

    “伯喈兄,你能来辅佐卓,卓三生有幸啊!”

    百官见董卓跑过去,连忙跟上。

    蔡邕扶了扶老腰,拱手道:“一把老骨头,承蒙相国看得起。”

    董卓一把扶住蔡邕,大笑,“走走走,伯喈一路舟车劳顿,老夫要亲自为伯喈兄接风洗尘!”

    马车上前,董卓与蔡邕共乘一辆马车入城。

    一入城,董卓一口一个伯喈兄叫的亲切,嗓门还很大,与当日跟未央进城情景差不多。

    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路两旁,依旧有不少百姓。

    当众百姓知道与董卓同乘一辆车的是蔡邕后,看向蔡邕的目光皆崇拜不已,与当日看未央的眼神完全不同。

    蔡邕世间大儒,名声本来就好。

    做官时又屡次进献治国良策,可惜皇帝昏庸,虽偶尔听从,可只要十常侍从中作梗,之后蔡邕便被陷害。

    不止是蔡邕,汉灵帝在位时,不少忠臣进言,他也都听从,但是要十常侍一插嘴,忠臣立刻成奸臣。

    能保住小命,就算你幸运。

    所以即便是蔡邕这种人投靠董卓,也不会影响蔡邕的声望,百姓自然脑补出一个老头子被董贼胁迫,不得已出仕的剧情。

    相国府,董卓设宴。

    之后,蔡邕被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

    董卓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