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路,冲刷得水润清亮。

    姚家酒铺自酿的杏花春酒,在整个金陵城中都颇有名气,春夏两季正是酿酒和窖藏的时节。

    所以这几天姚家酒铺的生意很好,时常有购酒的店家和商铺上门。

    可今天酒铺门口却挂出售罄的木牌,因此门庭一下冷落下来。

    两个看店的伙计,百无聊赖坐在前头柜台后打盹。

    午后时分,整条杏花巷也没什么路人经过,四下里有些静悄悄的。

    此时,姚家酒铺二楼房间,临街的窗户大开着,可以看到房里坐了两个女人。

    一人青春窈窕,姿容秀美,楚楚动人,正是邹敏儿。

    另一人是个年已双十的少妇,身材婀娜有致,眉眼秀丽,一颦一笑,风韵撩人,荡人心魄。

    邹敏儿说道:“七娘,让你打听金陵杜家的消息,可有结果了?”

    那晚邹敏儿从噩梦中惊醒,她仿佛抓住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关键。

    那天贾琮和她打听金陵杜家的事,似乎只是随口问起,但邹敏儿清楚记得,当时他脸上执着探究的神情。

    虽然贾琮说他不过是听人提到这个杜家,只是有些好奇罢了。

    但是,偏偏就这么巧,贾琮的生母就姓杜。

    但他的生母是个卑微的青楼花魁,而贾琮口中的杜家,十五年前曾是金陵世家大族。

    这两者之间似乎毫无关联,或许一切只是她异想天开。

    但邹敏儿这段时间与贾琮相处,却知他这人心思缜密,说话做事一向有的放矢,并不会无缘无故散谈空言。

    因此,她就对这件事留了心思。

    只是据贾琮说金陵杜家盛名于十五年前,之后便在金陵销声匿迹。

    而十五年前邹敏儿不过牙牙学语的年纪,自然是不可能听说过杜家的来历。

    于是,她便让许七娘通过在金陵的人脉进行查访。

    ……

    许七娘说道:“姑娘说杜家因犯事被朝廷抄家灭族,我便问了几个金陵本地人,其中有上了年纪的倒是知道这杜家。

    但是他们对当年的事故,却知之不详,似乎当年杜家出事,情况十分奇怪,具体事由并没闹得街知巷闻。

    倒像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就犯事情被官府拿问,然后整件事奇怪的销声匿迹。

    后来我去找了中车司在刑部的关系,如今在陪都刑部当差的人,都是最近十年才入刑部,也都没听过杜家的事情。

    就像是十五年前,杜家被人凭空抹去一样。

    后来我们的人在六合,找到一个十五年前从刑部致仕的刀笔吏,才从这个老人口中,探听到金陵杜家的一些密事。

    据那老人说,杜家在大周立国之前就世居金陵,其源流比立国初崛起的金陵四大家还要久远。

    十五年前杜家被人密告,家主杜衡昌勾结隐门,在东南各州密谋举事。

    十五年前,正是太上皇在位的最后一年,当今圣上还只是默默无闻的齐王,与文武卓绝的吴王相比,显得平庸无奇。

    太上皇常常让吴王参与军国要政,对齐王却期望平平。

    那年遇上百年一遇的黄泛,沿河七州灾情严重,民不聊生。

    太上皇便打发齐王下金陵坐镇,沟通江南富庶豪商,筹集赈灾钱粮。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向齐王密告,杜家家主杜衡昌勾结隐门,意图是在江南各州鼓动起事。

    齐王立刻派兵控制了杜家,并从杜家查出了勾结隐门的实证,消息传到神京,太上皇十分震怒。

    居然用八百里加急圣谕,在刑部官员秘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