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贾母做了半辈子国公诰命,也是见多识广之人,一听夏太太这话,便知她的亲眷是宫里当职的太监。
而且能在内六宫走动,还在内侍六监高位的内宫监当差,多半是个有品级的大太监。
贾母想到这些,心中对夏太太有些另眼相看,没想到夏家还有这等根底。
……
夏太太也是颇为精明,只说了擦边的话语,说自家亲眷在内宫监当差,却没说亲眷的名字和职司,让人摸不准头脑。
贾母绝想不到夏太太如此心机深刻,按照礼数和常理,贾琮自然不会追问夏太太亲眷的姓名,这样未免太不成体统礼数。
或许这就是夏太太高明之处,捏准贾母、王夫人这种内宅妇人礼数心思,满口巧言令色,依然游刃有余……
贾母又听夏太太说起孙女元春,并对她在宫中处境颇为捻熟,心中不由一动。
她也因此多想了一层,似乎有些明白,自己儿媳妇为何会和一皇商之妇,突然这般交好器重起来。
难道竟是为了元春宫中前程之事?
但是,那日荣庆堂商议元春之事,贾母已首肯贾琮的意思,荣国府不再为元春谋划后宫前程,只等十年期满,便接元春出宫。
贾母年纪老朽,心中野望早已衰退,只要能继续安享富贵,她便会随遇而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即便元春真做上皇妃,且不讲是否会给家里带来其他风险。
单她已是这等高寿,孙女儿为妃为嫔的体面尊贵,她又能享用到几年,还不如安稳眼前最好。
这也是贾琮声望日隆,身负双爵之后,贾母会首肯元春之事,其中最根本的因由。
此时,贾母多少猜出一些事情,自己二儿媳交好夏家,只怕要想借夏家的关系,为女儿元春谋取内宫屏选之事……
不过,即便贾母有了这种猜测,但毕竟无法做准,所以也不太当一回事。
贾母出身婚嫁都是勋贵豪门,半辈子见多了大家谋取富贵的手段,宫中圣宠之事,历来都是艰辛难办。
自己二儿媳是个什么材料,贾母心中比谁都清楚。
如果二儿媳真是个有能为的,孙女元春岂会在宫中蹉跎九年。
家中这些年花去多少银子,元春之事都是毫无所成,就凭着自己二儿媳,拉着一个商户鼓捣一番,这事还就成了,那才是鬼话。
不过,贾母看夏太太的举止言行,可是比自己二媳妇精明许多,事情能不能成,也是未为可知?
总之,自己二媳妇这种能为城府,不要说建功的本事,连闯祸的资格都没有,自己何必去多操这个心。
自己不如当成有枣没枣打一杆子,荣国府公中也好置身事外,事情没成不奇怪,要是真成了也是意外之喜。
……
贾母想通了这番心思,对夏太太多了几分热络,彼此说了不少亲近话语,又夸奖夏姑娘容貌出众,性情爽利,是大家之选。
其实,贾母这话也不算昧着良心的奉承话,夏姑娘外表卖相,的确当得起贾母这样夸赞。
夏太太听了贾母的话,心中暗自高兴,只是口中却颇为谦逊。
说道:“老太太这才是过誉了,我家老爷走得早,就留下这么一个女儿,所以我平时对这丫头,管教也严厉了些。
但是即便如此,这丫头还是三朝两夕,丢三落四,总也不能事事周全,毕竟还是年轻不牢靠。
夏家这些年也是血脉不振,上辈子的老人都走了,我又是日常照管家中生意,她也没个高辈有福份人,帮着我事事提点。
我这丫头没有府上姑娘们的福气,有老太太这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