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单是座师对考生的点选之恩,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们在文脉词章上的志同道合,是最有可能成为相互同盟的群体。

    这是儒教道统平治天下的基本准则,也是文官群体结党合势的隐形手段。

    ……

    像柳静庵这样扛鼎天下的大儒宗师,和那些只知皓首穷经的庸师相比。

    前者不仅传授书本之义,更传授书外之学,人心术法。

    贾琮得柳静庵多年倾心教导,被他视为晚年的衣钵传人。

    加上贾琮本就是累世之人,心思眼界有常人没有的前瞻性,对柳静庵所授更容易触类旁通,所学所得,愈发能青出于蓝。

    正是出于主考官和考题的特殊联系,在贾琮春闱入试之前,柳静庵曾对自己少年弟子,详细剖析春闱三大主考的秉性来历。

    这三位春闱主考,虽年资和柳静庵都相差很远,但是柳静庵致仕之前,这几人都已在官场崭露头角。

    柳静庵虽然退出官场十几年,但人脉根底深厚,通过日常来往的官场故旧同僚,自然对这几人都知之甚深。

    内阁大学王士伦,少年成名,城府深沉,深通以曲求直,通晓进退有据,才能这等年纪便位极人臣。

    礼部尚书陈墨,资历精深,圆滑通透,常常能临危步险,还能明哲保身,是官场上有名的不倒翁。

    黄宏沧因中途退出主考之位,所以不在贾琮的推测之中。

    户部户部侍郎徐亮雄,因是临时接替主考官之位,完全意料,所以柳静庵并没有对贾琮剖析此人。

    但是贾琮日常也听过徐亮雄一些传闻,说此人当年虽和一甲失之交臂,但也是天下闻名的俊才,自视颇高……

    他们这几人,哪个心怀君子之念,深思大义之道,推演托孤之想……

    贾琮手持黛玉所赠的紫毫湖笔,在稿纸上随意写画,梳理思绪。

    他用的这支紫毫湖笔,经过黛玉亲手润锋,以姑娘家柔劲手力,书写过百字磨砺,笔力柔中带韧,书写十分流畅。

    随着稿纸上笔墨点画,文辞流动,他突然想到,自己生在世勋富贵豪门,却长于微寒窘困之境。

    仔细想来,其实有不少疑窦之处。

    这些年能够起势翻身,难借外力,归根结柢,靠的是书经举业,一时思绪微微翻涌,胸中渐生出慷慨之气……

    ……

    伯爵府,黛玉院。

    黛玉也是大早起来,她估摸眼下时辰,贡院里面必定已经开考。

    她相信以贾琮的解元之身,出色的文采课业,春闱及第并不在话下。

    只是他一去九日,这府邸少了他,就显得异常空落,让黛玉有些坐立不安,在自己院里呆得实在气闷。

    便带了紫鹃去了贾琮院子走动,其实他今天都不在家,不过是过去闲逛罢了。

    等到进了贾琮院子,发现里外都静悄悄的,和往常十分不同。

    院子里的姑娘丫鬟一个不少,全部都在家,连五儿今日都没去西府理事。

    芷芍在贾琮房里整床帐衣物,五儿在堂屋百无聊赖,看着晴雯做针线。

    英莲在贾琮的书房中,趴在书案上似睡非睡。

    龄官也躲在房中没出门,连平时一向乱跑的豆官,今日也不见她出来闹腾。

    黛玉进了院子,便往贾琮的书房而去,心中却是想着,往日这个时候,他可都是在书房专心读书。

    等到她进了书房,趴在书案上颇为无聊的英莲,听到门口的脚步声,一双美眸略有些呆萌的看去,见是黛玉便起身迎上。

    问道:“林姑娘,怎么今天也来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