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用这个理由,不然他的文章对司民董行书的杀伤力就不那么强了。

    梅俊苍一袭白发,目光幽深沉凝,面对大夏圣上如同老虎的咆哮声,他拱手道,“臣之父请罪原因是没有教导好臣,臣上书这篇文章认罪,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替臣父开罪。”

    “当初我入司民府,司民没有同意上呈,想必是认为臣有罪,所以无颜写这篇文章,因为臣确实犯下了轻慢政事之罪。”

    “而后臣入老师门下学习,明白了很多道理,同样将这篇文章上呈给老师,老师看后,认为臣即使领了罪罚,但其罚不足以补过,既然是怠慢政事之过,自然要通过勤于政事补救,这样才能够教导天下人。”

    “因此教导臣担任《天京报》主笔,而后又帮助臣引荐给司律,帮助办理《法治报》,推广白话文运动,教导百姓,前日司律为臣请功,是认可了臣勤于政事的功劳,因此臣才敢说自己能够将功补过,因此今日才敢将这文章上呈给陛下。”

    说到这里,梅俊苍跪倒在地上,“若陛下认为臣有欺君之罪,还请陛下惩治臣,臣绝无二言,只是不想要再让臣的父亲替臣跪在午门前受罪,也不想要因为臣父亲受罪,让陛下难堪,万般过错,皆由臣起,请由臣终。”

    梅俊苍一番御前奏对,让百官们哑口无言。

    他们一会儿看看司民董行书,一会儿看看司律青空规,一会儿脑海中又浮现出周铁衣的笑声。

    他们在梅俊苍身上真的看到了三者的相似之处。

    这番御前奏对有理有据。

    从司民,司律不同的态度来印证自己前后的功过。

    先是司民不认同,那自然是有罪未罚,而后司律认同,那就是将功赎罪。

    前后逻辑自洽,还让大夏三司之中的两位背书。

    如果大夏圣上否定这点,那就要直接否定三司中两位的观点。

    而且梅俊苍说得有理有据,如果不想党争的逻辑,只想教书育人的道理,那么确实是这个理。

    这里面董行书,周铁衣,青空规,甚至梅清臣都没有做错。

    梅俊苍没有指责任何人,而是将所有过错揽在自己身上。

    和当初梅清臣上书何其相似,但却又大相径庭!

    因为当初梅清臣是逼得大夏圣上前进无路!

    而现在梅俊苍是给大夏圣上一个台阶下!

    那么现在又到大夏圣上选择的时候了,你是相信众正盈朝,大家都是忠臣,你自己是千古名君,还是要说眼前都是奸臣,就是自己这个千古昏君挑起党争!

    听完梅俊苍的奏对,连盛怒的大夏圣上都沉默了片刻,随后他再次大笑道,“都是忠臣,都是忠臣!”

    “这就是朕看到的忠臣!诸位爱卿说是不是!”

    他的声音近乎歇斯底里,夹杂着一部分帝王才懂的孤家寡人的悲叹。

    他是天下至尊,所以他只能够说满朝文武都是忠臣!

    不然如何查,难道真的从三司开始,到周铁衣,到梅俊苍,从上到下都是欺君之罪?

    那谁来治理这个天下?

    他这个欺君之罪判下去,天下人就不敢帮他治理天下了!

    满朝文武不答。

    因为站在他们的立场,无论是儒家的人,法家的人,还是兵家的人,都不希望这件事背后牵扯的自己人出事。

    那么大家都不出事,自然就是最好的结局。

    所以大夏圣上说满朝忠臣也不错。

    难道他们自己承认,我们就是在底下搞党争,而且这党争是陛下你挑起的,只不过现在收不住尾巴。

    既然不好收尾,那就让大家都成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