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第十四章:傅神医下山救病危,擒女枭洞烛花月夜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一行随着傅青主祭罢忠义祠,边走边听傅青主所述忠义祠往事,不知不觉来到护国门前。此护国门实为钓鱼城的南门,也是钓鱼城8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城门。由此出城门下山,抵嘉陵江畔,便是南水军码头了。由此上船西行,顺嘉陵江道南行北转,沿钓鱼山鸡咀状山体绕一个圈,便来到了钓鱼城的北水军码头。黄义明来时因路径不明,船停靠的是北水军码头,走的是弯路,是由钓鱼城西北门奇胜门进的城。而傅青主久居钓鱼城,熟悉山间路径,走的是城南下山路线,这是一条捷经。

    过护国门时,黄义明举目四览,但见城门洞高3.24米,宽2.45米,进深6.42米。城台上为重檐歇山顶式城楼,高7米。其楼北倚峭壁,南临悬崖,旁有古榕树,蔚为壮观。当年,钓鱼城军民曾在护国门前面的峭壁上开凿石穴,架梁铺木,施以栈道出入。情况紧急之时,可迅速将横梁上的木板抽掉,使其通道断绝,此犹如中原地区古城的城门吊桥。如今,栈道石穴犹存。在护国门平顶门道南壁和后门洞东侧,还保留有宋代的城门构件和登城的石级。

    出得护国门,但见护国寺前右侧百步之遥的峭壁处,凿有41步之字形石阶,此处称“上天梯”。按当地传说,此处是神仙在钓鱼台钓鱼后上天的地方,实则为当年钓鱼城军民为抵御元军进犯,所建的栈道。在上天梯上面为一砥平石面,存留安置抛石机、三号弩基座、碾制火药脚碓等遗迹。黄义明等瞻仰遗址,连称险胜。

    过上天梯,便是南水军码头了。黄义明一行由此登船南行,一日便抵达重庆,黄义明来时用了两日,回抵重庆仅用了一天。何以如此快捷呢,原来来时走的是逆水,回重庆时走的是顺水。

    且说黄义明一行回到重庆城后,但见城区整洁,摊贩们在街边有序营业,士兵们三步一岗五步一校巡梭,已不见初克重庆时城区的乱象。显然在黄义明离城数日间,军营副将计子善已按黄义明行前要求,力推乐山城邦有关安定民生、劝民农桑的一系列措施,重庆民众生活初安。

    步入城区后,黄义明所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到军营中探杨复盆伤势,并将傅青山介绍给计子善与兵营诸将相识。步入军营,但见被毒镖所伤的杨复盆,右腿仍肿的如水桶一般,当然好的是黄义明行前已叫人将杨复盆所中毒镖取下,且日日用清水洗刷伤口,用绳索暂扎住中箭处伤口上方,以避免毒气攻心,且用药护住心脉,杨复盆尚无性命之忧。

    黄义明当即请傅青主探视伤口。傅青主搭脉后说道:杨将军所中为五步蛇毒,用草药熬汤洗刷伤口并用药膏熬贴伤口,其毒可解,但需时数月,如擒住施镖人,逼其交出解药,其伤数日可逾。众人不解,傅青主细说道:

    五步蛇的正式名称是“尖吻蝮”,因其全身黑质白花,故又名白花蛇。此蛇巨毒,咬人后,主要表现为伤者出血不止,伤口肿胀、腐烂,毒气攻心而死。相传人被此蛇咬伤,不出五步或七步、百步即死,故民间又有五步蛇、七步蛇、百步蛇之称,有人在山间被咬者,救治不及,常断臂、断腿以自存。但此蛇虽毒,却全身是宝,其肝、胆等可治多种重症,是历朝指定进贡的珍品。唐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文中所说“野产异蛇”,即此处所指五步蛇。由于此蛇多产自湖北蕲州,因此又有“蕲蛇”之称。据传近朝名医李时珍赴蕲州城北龙蜂山捕此蛇,听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