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白兰羌,这算是此消彼长。

    所以吐蕃才会求和。

    当然,李瑄认为这是缓兵之计,吐蕃要修养。

    像是赤岭会盟后,修养几年,继续与大唐死磕。

    如回纥一样臣服,只是名义上的臣服,每年上一点微不足道的贡品,这有什么用呢?

    回纥臣服后,不一样背刺一刀吗?

    李瑄落笔写下一封奏折后,将尺带珠丹的国书和奏折一起,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必须对吐蕃穷追猛打,不能让其恢复元气。

    李瑄要做的,是在天下裂变之前,将吐蕃打残,最好能征服苏毗,让苏毗为缓冲地带。

    以免吐蕃坏他大事!

    “启禀李帅,安西都护府传来消息……”

    驿卒将一封信件交给李瑄。

    是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的信件,李瑄将其打开。

    夫蒙灵察派精兵一万出击小勃律,奈何山川险阻,在中途被吐蕃的戍堡发现后,不得不原路返回。所以未能拖住一批吐蕃士兵。

    因此,夫蒙灵察向李瑄致歉。

    同时,也希望李瑄见到李隆基后能为他说说好话,不要因为此次失利而责怪他。

    “夫蒙灵察没有用高仙芝啊!”

    “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夫蒙灵察刚到安西,还未提拔高仙芝。我这边已经完成目的,也无关紧要了。希望明年夫蒙灵察用高仙芝进攻小勃律,吸引吐蕃的目光。”

    李瑄微微摇头后,将信件折起来。

    小勃律是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上的国度,隔着高山峻岭。历史上高仙芝在人皆有骑的情况下行走一百天,才到达连云堡,将这个吐蕃前线哨岗突袭后,才攻下小勃律。

    吐蕃的连云堡有一千多士兵,旁边还有一个营寨有九千士兵。

    仅仅这一关就能难倒许多将领。

    后面还要担心小勃律的抵抗,吐蕃的援军。

    必须有名将,才可以得胜!

    李瑄只是遗憾罢了。

    他写信给夫蒙灵察,胜败兵家常事,长安有他来说,不须过多担心。

    ……

    吐蕃使者回去后,将论悉颊藏已死的事情告知没庐穷桑倭儿芒。

    虽然他与论悉颊藏是互相牵制的对头,但现在国家有难,一致对外。

    论悉颊藏的死,令没庐穷桑倭儿芒伤感。

    使者又告诉没庐穷桑倭儿芒李瑄“大言不惭”的话,但没庐穷桑倭儿芒却不做表情。

    他这把老骨头不知还能坚持多久,只希望临死之前,看到李瑄死去,方可瞑目。

    此子不死,别说占据河陇。他们国家也会有危险。

    李瑄在九曲,而且唐军营垒无数,河对岸马匹嘶吼冲天,这代表吐蕃不能轻易进攻。

    只能忍辱负重,暂时臣服于大唐,保住青海和石堡城。

    让李瑄停止进攻。

    现吐蕃贵族内部,已有放弃青海、石堡城,迁徙百姓,退回雪域高原的言语。

    没庐穷桑倭儿芒知道这种言语还算理智,但赞普是不可能同意的。

    赞普宁愿臣服于他最恨的“舅哥”,等吐蕃国内少年成长起来后,再报仇雪恨。

    当然,没庐穷桑倭儿芒觉得李隆基不一定会同意求和,要随时准备战斗。

    ……

    李瑄在白雪中陪伴将士守卫九曲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元正日到来。

    长安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不论是王公贵族,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