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公输青子被押送离开,李瑄带着李玉莹出西市。

    他买的一车东西,全部送给李玉莹,让李玉莹欣喜不已。

    李瑄释放的信息,在他身后已经传开。

    商人逐利,连李瑄都亲自开口到凉州城贩卖商货的利润更大。

    许多河北、淮南、江南、岭南、蜀地的商人,心思活络起来。

    长安的竞争力太大,他们低价购买本地商货,到河西走廊最大的一个中转地贩卖,理论上确实能提高一些价格。

    胡人少走两千里路,也甘愿用稍高一点的价格购买。

    最关键的,凉州城一定要有大量的胡商,否则汉商货物砸到手里要血亏。

    两千里路,是要花费大代价的。

    当他们听说河西走廊在李瑄的治理下,胡商云集。成为到长安、洛阳胡人的必休息之地后,一些汉商开始筹备“河西行”。

    更有胆大的汉商直接从长安熟人那里进货,前往河西。

    这样利润虽不如从源头进货高,但重在效率。

    归途路过长兴坊,李瑄竟然遇见王维,他和一名老者准备到长兴坊的酒肆饮酒。

    李瑄归途的阵势,吸引他们。

    被王维叫住后,李瑄让亲卫护送李玉莹和霜儿先回家,他下车准备与王维畅饮一番。

    金吾卫在酒肆外,会影响酒肆的客人,但李瑄喝完酒后,会补偿酒肆。

    “摩诘能在长安城酒肆饮酒,这种雅兴可不多。”

    李瑄向王维微微一礼后,笑着说道。

    “一位老友回来,故拜访一下,能在长兴坊遇到七郎,实属天意。”

    王维回礼后,对李瑄介绍身旁的老者:“此为内教博士、宫廷供奉吴道玄,字道子。他的画技艺空前,我望尘莫及。”

    “弱冠之时就穷尽丹青之妙的吴道子,久仰大名……”

    李瑄听到老者的身份后,目光一动。

    要不是王维介绍,他还以为吴道子是一个普通的老人。

    吴道子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他穿着没有任何点缀的粗布袍,甚至连帽子都没戴,头发散乱有些邋遢,倒是颔下山羊胡修整得还不错。

    虽然年迈,但吴道子身上有一种洒脱的气质,精气神很足。

    “阳翟吴道玄拜见大夫!”

    在李瑄话落,吴道子按照礼节向李瑄一拜。

    “路上相逢即是缘,何必这种大礼。我也是有幸与先生相遇!”

    李瑄立刻将吴道子扶正。

    吴道子和王维都是名动长安的画师,两人又都信奉佛教,所以为朋友十分正常。

    吴道子将《金刚经》随身携带,从经书中认识自己。

    在大唐,《金刚经》是佛教第一畅销书,哪怕不信释道,也会翻阅《金刚经》。

    三人一起并肩进入酒肆,立刻使酒肆蓬荜生辉。

    酒肆中的文人纷纷起立拜见。

    管店见过李将军,也见过王维,他觉得自己要发财。

    之前李瑄和王维相遇在朱雀大街的一家茶肆,写下诗歌,使那茶肆日进斗金,客不断绝。

    哪怕不留诗篇,李瑄的名头一宣扬,就会使无数人慕名前来,科举即将开始,长安聚满读书人。

    管店立刻带李瑄、王维、吴道子到二楼的雅座。

    “七郎,道子自开元后期,性格孤僻,不喜与人会客。如果有什么话语不便的地方,还请见谅。”

    吴道子迫不及待主动去取酒的时候,王维轻声向李瑄说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