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长安城外,九道车马,青绿衣袍,络绎不绝。

    原本应该是商人的通道,现与他们为伍的,是穿着绿色、青色官袍的官吏。

    有的骑马还好,有的直接架着马车。

    使九衢之内,麻衣如雪的赶考文人很不自然。

    进京赶考的文人,多是青年热血,满怀雄心壮志,看到的却是这番景象。

    也给杜甫造成很大的冲击,这也使他产生一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念。

    看似简单的十个字,却是无比伟大的抱负。

    杜甫想辅助君王,使之成为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进而实现国家风尚的敦厚朴实。

    大唐权贵的穷奢极欲,很快就会与杜甫的理想碰撞。

    ……

    秋风清,清月明。

    在宋国公后花园的桃树下,李瑄单独与安思顺交谈。

    “安将领当副使屈才,我准备奏你为朔方节度使,你做好准备吧!”

    李瑄与安思顺畅聊的时候,突然说道。

    “李帅您为大使,我怎么敢犯上呢?”

    安思顺受宠若惊地说道。

    “朝堂上伱也看到了,我的志向已经不在边疆,我即将卸任节度、支度、营田、采访、押蕃等使。你好好干吧!大有可为。”

    李瑄向安思顺安抚道。

    “李帅之恩,末将没齿难忘,在我治下,一定会遵从您的指令,必要的时候出兵为您打击豪强。”

    安思顺激动不已,连忙向李瑄拜谢。

    节度使,为“上将”。

    胡人从军,一生追逐的,就是上将之位。

    他父亲安波注从军一辈子,七十岁还在马上,也不过是河西都知兵马使而已。

    他奋斗大半生,辗转多军,是李瑄提拔他为兵马使,然后提拔为副使,再到加大将军,封爵位。以及现在的承诺。

    这让安思顺由是感激!

    “记住我曾经的话,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我的法度很严厉。等监察御史到朔方,不会因为你曾经是我的部下,就对你网开一面。”

    李瑄郑重向安思顺说道。

    能当几年节度使,就看安思顺的本事了。不是是谁都能跟安禄山一样,屁股一坐,就是十几年。

    “末将明白!您的军规,我不敢忘记。”

    新帅否定旧帅,此为常态。

    然李瑄的威名,哪怕离开一军,留下的余威,足以震慑人心。

    作为跟随李瑄几乎参加过所有战斗的安思顺来说,他明白李瑄任何一句话,都不是无的放矢。

    李瑄拍了拍安思顺的手,让他回堂喝酒。

    他又将高秀岩叫出来,也说了差不多的话。

    他准备推荐高秀岩为河东节度使。

    程圭和李光弼资历不够。

    作为跟随李瑄参加多次大战的高秀岩,从军三十多年,有这样的资历。

    高秀岩是汉人,他任几年节度使后,八成会被调回朝廷。或许和历史上一样,当一个尚书。

    高秀岩得知李瑄要推荐他后,对李瑄感恩戴德,发誓一定唯李瑄马首是瞻,听从李瑄的政令。

    李瑄相信他……

    紧接着李瑄又以私事为由,先后与其他将领一一谈聊。

    提到哥舒翰和王难得的时候,只是说让他们做好准备。

    其实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能做到节度使的位置。

    因为他们只是正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