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吏不敢像现在这么上蹿下跳。

    在李瑄的筹备中,变法成功,这是唯一的道路。

    这个时代的宗族观念太深,郡望、乡绅能主导郡县许多事情。

    不给他们放点血,他们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荒唐,粮食被借空,即便有大族插手,也是合法手段,你想把天下官吏杀完吗?”

    李隆基驳斥李瑄。

    “臣并不认为地方官吏所作所为合法。他们明知常平粮仓的重要性,还与大族勾结,而常平粮仓空,粮价上涨是必然的事情。”

    “《唐律疏议》规定:参市,谓人有所买卖,在傍高下比价,以相祸乱而规自入者,杖责八十。”

    “地方官吏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当重罚重惩!”李瑄如是说道。

    这时代,没有钻法律空子的事情。在李瑄看来,哄抬物价皆是因为地方官吏所引起。

    他恨自己没有兵权,不然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把他们全宰了。

    一场变革,想不流血就完成,是不可能的。

    “律法的颁布,要考虑人心,这也是重要的一环。李相没考虑到人心,这也是你的失误。”

    李隆基可不管那么多,他只看到常平新法出现弊端,让他焦头烂额,他想好好休息一番。

    正如杨国忠所说,只有李瑄退出相位,才能平息地方官吏和豪强大族的怒火。

    “如果这么说,这是臣的失误。”

    李瑄对此没有辩解。

    不想再说调兵的事情。

    “李相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本身就是错误,朕悔听你之言。”

    李隆基开始拷打这两条策令,又道:“趁着这两法还未颁布,从今日起,废除常平新法和一条鞭法。”

    正是因为税收的改革和考成法的严厉,才使常平新法出错。

    否则的话,常平新法一定可以平稳运行。

    “如果陛下让臣全权调度,臣必能使两法继续下去。”

    李瑄向李隆基请求道。

    “朕这段时间夙夜忧虑,害怕天下因此大乱。大唐的繁荣,离不开百年来的功臣,不要再折腾功臣的子孙。”

    李隆基否决李瑄的话。

    言外之意很明了,地方官吏许多都是功臣的后代,不要再用考成法去逼迫他们。

    顺其自然,开元以来一向很繁荣,考成法不一定能改变什么。

    一条鞭法,也不一定会节省什么。

    有这种想法,代表李隆基对变法产生偏见,已经不再信任变法。

    或者说,李隆基想安安稳稳,不想再多生事情。

    “‘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可取消。但地方官吏,被豪强大族利用,想妄图动摇常平新法是事实。臣请对他们严厉处置。”

    李隆基已经否定一条鞭法和考成法,李瑄便不再相劝。

    他心中已经预料到什么!

    “如此,就不需要李相操心了。”

    “宰相之位,不可长久。即今日起,罢李瑄宰相、吏部尚书之职。相应的变法使职,全部取消,以尚书右仆射,留用朝廷……”

    李隆基一言不合,将李瑄的宰相罢免。

    他没有问李瑄失职之罪,只是认为李瑄干了三年的宰相,该退位让贤了。

    他要平息地方上的乱象。

    而且以前李隆基一直当李瑄是武将用,还计划着李瑄平定吐蕃以后,前往西域,将大唐的版图推至雷翥海(今咸海)。

    不过高仙芝横空出世,让李隆基有些犹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