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是最近每天都会做的工作。

    他登上花萼相辉楼的最高楼,一眼望长安全貌。

    可惜,在长安水灾的时候,他没有勇气掀开窗帘。

    水灾只是百姓受苦,叛乱则是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自安禄山起兵以来,潼关烽火,再次被点燃。

    按照大唐的制度,从潼关到骊山,每隔三十里设一烽火台。

    最后一座烽火台设计在骊山主峰的山顶。

    和一般的“烽火告急”不同,骊山上的烽火叫“平安火”。

    如果潼关安全,则清晨和傍晚各点燃一次,向长安报平安。

    这样形势的烽火,更能让李隆基心里慰藉。

    李隆基登花萼相辉楼正是为观看这平安火。

    这一天,崔乾佑昼夜不息,猛攻潼关。

    血流黄河,血洒高山,惨绝人寰!

    但潼关还在唐军手中,到了傍晚时分,李隆基看到骊山烽火台上的冲天烟柱,暗暗松一口气。

    叛军未攻破潼关,证明一切都好!

    当李隆基望向西面的时候,只能看到广阔的咸阳原。

    初夏到来,那里一片青意盎然。

    使李隆基忽然想起李瑄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七郎,等抓到你,朕会当面质问你为何背叛我?”

    恍惚间,李隆基看到咸阳原上骑马而来,穿着金甲的李瑄。

    他指着那个不存在的身影怒骂。

    身后躬着身子的高力士揉了揉眼睛,怔怔凝望。

    确定什么都没有后,叹一口气。

    一直到天黑!

    潼关还在呐喊。

    长安城中虢国夫人、韩国夫人、杨琦、杨铦等没有李隆基的忧愁,她们依旧在灯火通明的豪宅中狂欢。

    又是一天,早上的烽火如旧。

    而傍晚李隆基在花萼相辉楼的时候,发现时辰已到,但骊山的平安火并未升起。

    “平安火呢?要是因过失未点火,一定处死烽火台的官吏。”

    李隆基静静地伫立凝望,又等待半个时辰。

    只有月亮升起!

    距离长安三百多里的潼关,堆尸如山,城头上的军旗已经折断。

    叛军在庆贺自己拿下潼关,憧憬着所获得赏赐。

    “召右相!”

    李隆基拍着栏杆吼道。

    他死心了,这不是官吏们的过失。

    平安火未报平安!

    谁知杨国忠刚好前求见李隆基。

    “陛下,陇西太守传来消息,声称一队轻骑正马不停蹄地向长安而来,好像是李贼的麾下。这些轻骑大概数千,一人三马,日行百里,像是要突袭长安……”

    李隆基还未将“平安火”的事情告诉杨国忠,而杨国忠却先出说一个让李隆基呆若木鸡的消息。

    他捂住胸口,呼吸都停止,全身冰凉,双眼也一片昏,眼角湿润。

    他想说什么,张口结舌,一时竟说不出。

    抬起手的时候,手也颤颤巍巍。

    “陛下……”

    高力士赶紧上前扶正李隆基,十分担忧接连被打击到的李隆基。

    杨国忠也担心李隆基的身体,他凑上前,自己的身家性命,寄在李隆基身上。

    如果李隆基有闪失,那些人会将他吞得连骨头都不胜。

    他也怕李瑄,那数千轻骑,或许已经进入京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