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心潮澎湃。
如果得到秦王亲自颁发的勋章,为毕生的荣耀。
李瑄鼓舞士卒们,叛乱虽平,但战争还会继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会有敌人挑衅大唐。
李瑄令士卒们严加训练,不论是驻扎在边军,亦或者驻扎在中原,都要保证隔日一训。
李瑄拿彍骑、飞骑举例,以往天下人心中神圣的羽林军、龙武军,装备精良,高头大马,在叛军面前竟不堪一击。这是久疏战阵,不整武备的结果。
希望全军引以为戒。
只要能立功,哪怕是在操练中成绩优异,都可作为晋升的依据。
现唐军心中,李瑄是神一样的人物,他们愿意听从李瑄的吩咐。
无数有志青年,发愤图强,双目有光。
有的士卒为了丰厚的奖励;有的是为升官光宗耀祖;还有一些士卒将李瑄的话奉为圭臬,向往秦王口中的纪律、荣耀、使命。
李瑄的引导,并非没有一点用处。
至于李光弼、王思礼的军队,李瑄让他将军功簿送来。
李瑄会将赏赐送到。
范阳城所获得的金银财宝车载斗量,届时会随着押送俘虏的队伍,到达洛阳。
现李瑄还在等吐蕃方向的消息。
虽埋下尺带珠丹这颗定时炸弹,但李瑄更清楚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的雄雄野心。
……
这一日,李瑄正在慰问河东军的时候,李适之派遣贴身仆人,将两封信件送到李瑄手中。
李瑄到一旁观看。
一封出自李隆基之手,让张垍效仿“荆轲刺秦”,玩“图穷匕见”。
这老皇帝有些天真。
刺杀他,必须三步之内,才有一丝可能。
在李瑄身边,除非最亲密的臣子,不然不可能靠近李瑄三步之内。
用这种方法,还不如用美人计。
不过他浑身上下基本没什么软肋。
李瑄并没有因这封信而过于惊讶。
李隆基能忍受寂寞,就不是李隆基了。
他也可以理解,毕竟汉献帝几无权势,还试图去弄死曹老板。
和汉献帝不同,如果李瑄死。李隆基还真有可能重新掌权。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好不容易划分的都督府,最少会分成两派,重启大战。
另一封书信上,大抵是李适之向夏寒的问候。最后提及是张垍主动将李隆基的密诏交给他。
过多的李适之没有多说。
李瑄面色平静地收起信件,继续慰问士卒。
下午,从河东军营地回到洛阳城的时候,李瑄又将心腹李泌召来。
没有去紫薇城,而在洛阳城积善坊中临时秦王府。
李泌到达秦王府后,李瑄将李隆基的密诏交给李泌。
他一字一句地观看,眉头微皱。
“我本想推李亨当皇帝,先削减圣人长久以来的威势,等圣人寿终正寝,再让李亨禅让给我。但圣人这样折腾,让我很无奈啊!”
李瑄对李泌推心置腹,李泌完全了解他,所以说话的时候没有藏着掖着。
说到底,秦王头顶有皇帝,天下人总会产生心思。
连百姓都会产生疑问,秦王和皇帝,哪个更大?
“属下未料到秦王能如此快掌握权柄,使天下大体安定。恕我直言,您现在就如权臣一样。文臣武将,也盼望您能再进一步,彻底稳固局势。也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