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关中之行,不仅震慑地方大族势力,也使李瑄对关中民生有一些了解。

    关中的锦衣卫是控制最牢固的地区,还有凤翔都督府,承担以往中央军的职责。

    李瑄让京兆尹张巡做好准备,等严庄带人到河南河北后,立刻宣布除贱为良,要求豪强大族不要抵抗,接受审查。

    解放农奴,才是摊丁入亩的基础。

    五月十日,朝会,太极殿。

    李瑄准备与文武百官商讨,削除宗室的赐田事宜。

    大唐的宗室,一般都是出了五服,就各谋生路。

    也有一些离宗室离皇帝三四辈就落魄。因为其父辈的爵位,被嫡长子继承,次子则会败落。

    如果脱离“门荫入仕”,还会为官的,多是自己争气。

    如李瑄的四兄李季卿,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明经及第。宗室进士及第也不在少数。

    大唐的亲王虽不再食邑,但永业田有一万亩。另外,郡王和嗣王有永业田五千亩。国公有永业田四千亩。

    永业,则是世代耕种,身死不还的田地。

    李隆基的儿子公主那么多,他的孙子、重孙都有不少,拥有长安城外无尽的永业田。

    更别说他们私底下的土地兼并。

    百姓成为佃户,无数奴婢为他们耕种。

    “诸卿,朕巡视关中,发觉关中虽为京畿之地,但缺少田地的百姓依旧众多,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我等齐心协力欲使百姓丰衣足食,为佃农可非长久之计。”

    在宫殿上,李瑄听取宰相汇报日常事务后,问出这个问题。

    这句话让文武百官一个头两个大。

    小小的京兆府,有户籍人口一百九十五万。

    按理说向北拓荒和向西移民是好选择。

    但这些佃农不是没有地种。

    一旦移民或者拓荒,王公贵族的土地就会荒下来。

    就像是站在朝堂上的文武大臣,谁家没有良田千亩?

    难道他们的家人会去种地吗?

    显然不可能!

    “朕无解对之法,才来征求众卿的意见。在长安附近如此,是朕的耻辱;社稷之主,也属实可笑。”

    李瑄自叹一声,满是忧虑。

    关中平原有地,只有没有百姓的耕地。

    在岁月的流逝中,不少百姓因各种各样的方法,失去土地。

    这是一种阶级矛盾。

    既得利益群体,本能地去忽略这种目光。

    朝堂上不少大臣都认为将自己的耕地,交给无地的佃户,是为施舍。又不是让他们成为农奴。

    但“佃户”这个词已经说明了一切。

    长此以往,百姓会对大唐有归属感吗?

    有人揭竿而起,无地少地的佃户,一定是跟随者。

    “启奏陛下,当前关中地区,遍地佃农,是因自开元后期以来朝廷对关中的管理稍有松弛,以至于增加众多籍外之田。当立即收走籍外之田,重分无地百姓,缓和矛盾。”

    正所谓君忧臣辱,见皇帝忧愁百姓生计,宰相卢奂向李瑄启奏道。

    他两袖清风,无置家业,对这种事情双手赞成。

    他相信至尊的英明,不怕去得罪人。

    “仅籍外之田,还是不够啊……”

    李瑄微微摇头。

    那天他与宰相商议过,宰相皆知他要除贱为良。

    他所要的,可不只是籍外之田。

    “启奏陛下,臣族中有良田十顷,愿意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