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换,比如蜀郡都督来瑱与南海都督辛云京轮换等。

    同时,按照原计划将诸寺合并,只留下大理寺,太府寺,宗正寺。

    其余顺利完成合并。

    现在大唐应该称为九部四十六司。

    尚书从一品。

    侍郎正二品,主要为巡抚升迁。

    每一司的长吏为郎中,从三品,一般为副巡抚、太守升迁而来。

    副吏为员外郎,为正四品,为地方长史或者小郡太守升迁而来。

    郡则分大郡、中郡、小郡。

    重新标定,省治所和人口三十万以上为大郡。大郡太守从三品。

    十万到二十万之间为中郡。中郡太守正四品。

    十万以下为小郡。小郡太守从四品。

    县令也简要分京县、大县、小县、中县。

    两府的县为京县,从五品。

    人口五万以上为大县,正六品。

    人口三万至五万为中县,从六品。

    人口三万以下为小县,正七品。

    边疆特殊设立的镇,正九品。

    由于财政问题,每个县只能设立县令、县尉、县丞、捕头四个朝廷命官。

    其余六曹等依旧以流外九品定论,由县中发放俸禄。

    但是流外官也有可能通过考试,成为朝廷命官。

    在乡里,每个乡还设五个村。自选村长。

    不同的是,原本的“里正”,不再轮流担任乡佐。

    而是由乡中共同推选一名德高望重者为乡长,同时还有两名副乡长。享受流外官待遇,需要向县衙报备,处理乡间事务。每四年一任,最多担任两任。

    利用李瑄无上的威望,开始改变“皇权不下乡”的困境。

    待以后工商兴起后,会将乡长调整为品级。

    地方上,规划出二十四行省。

    在宰相给出方案后,由李瑄亲自规划。

    每一个行省,虽然根据习俗地方划分。但却融入一些习俗不同的另类。

    如将剑南改为巴蜀省,却完全占据原本雪域都护府的西川,如钉子一样,镶嵌在雪域高原上。

    而雪域都护府,又分出一省。因地域有青海湖,故名青海省。

    青海至柏海一带,已经具备建省的条件,继续削弱雪域高原。

    原本的河西陇右,地广人稀。取改州为郡前的“甘州”和“肃州”,设甘肃省。

    甘肃省则按照河西走廊的地理,不是以玉门关、阳关为界,而是一直到罗布泊,吞并一部分安西都护府。

    原本的西州、庭州、伊州,合并为,因天山在其境内,天山省。

    使北庭都护府缺少一部分。

    因关中平原的原因,改关中省,但拥有汉中。

    不过关中省的中心京兆府,独立出去。改称长安府。

    关中省以北,不能如历史上一样称“宁夏”,李瑄只能以“河原省”命名。意为黄河冲击平原建立的行省,希望将来能成为塞上江南。

    而且河原省跨地非常大,包括灵武以及整个河套地区。

    河原以北,是良好的牧场,因阴山所在,建立阴山省。

    河原以东,为山西省。因太行山以西得名。

    因黄河以南,设河南省。

    河南道改河南省后,面积缩小非常多。但是占领一些山南的郡县。

    同时,洛阳地区设洛阳府,独立于河南。

    大唐是两京制,确立东西两京对大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