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霓虹半导体产业在十年前之所以这么花大力气,主要是受到两件事的严重冲击。

    一件事是霓虹1975到1976年间,在鹰酱压力下被迫开放其国内计算机和半导体市场。

    另一件事是IBM公司开发的被称为未来系统(Future System,F/S)的新的高性能计算机中,采用了远超霓虹技术水平的动态随机存储器。

    霓虹从1976开始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共同组合技术创新行动项目(VLSI)。

    这一计划仅执行四年后,霓虹企业就获取了上千件专利。

    这时候的半导体产业,就跟目前的电子娱乐一样是属于新兴产业。不像种花家后来想要追赶的时候,差距要以十年为单位计。

    所以只花了四年时间,霓虹企业在技术上已经可以说与英特尔、IBM等鹰酱企业不存在技术代差,甚至领先一步。

    例如,鹰酱那边刚刚研制出256K DRAM内存,富士通、日立的同类产品已经批量上市,而仅NEC九州工厂,该款内存月产量就高达300万块。

    惠普招标DRAM内存供应商时,鹰酱最好的DRAM公司的不良率,比霓虹最差的公司整整高出6倍,而价格却比鹰酱企业还低10%。

    质量好,价格低,在霓虹科技公司的攻势面前,鹰酱科技企业节节败退。

    IBM的商业间谍案,或者应该叫“IBM诱捕商业间谍案”,便是发生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给雄心勃勃的霓虹电脑业界一个迎头痛击。

    ……

    IBM是世界电脑行业的巨人,人送外号“Big Blue”(蓝色巨人)。它不仅在鹰酱独领风骚,而且在欧洲也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令各国的电脑厂商无所作为。

    只有在霓虹,IBM的分公司“霓虹IBM”在80年代才屈居第二,让富士通占了头位。

    后起的霓虹电脑厂商在电脑系统和软件方面远不如IBM,便索性坐享其成,把力量放在生产与电脑兼容的产品上。用相容性战略来追赶IBM。

    简单点说,就是“蓝色巨人”一有新杰作推出,霓虹厂商便以最快速度将它研究透彻,生产出兼容机新机种的软件可同样使用的电脑,利用霓虹人擅长的价格优势侵蚀IBM的电脑市场。

    多年来,霓虹厂商依靠相容性战略,步步紧跟,赚得了丰厚的利润。

    在全球经济大战中,尽管鹰家人在钢铁、汽车、半导体等方面全面溃退,IBM却似中流砥柱,一枝独秀。

    而令人敬畏的电脑业,恰恰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心脏产业。鹰酱政府对这张王牌的爱护是超乎寻常的。

    面对霓虹厂商搭顺风车兴高采烈的挺进,IBM便干脆布置了一个圈套。

    他们在那段时间相继推出新机种,震动了世界电脑业。尤其是H系列3081K,故意在软件方面加入新的东西,增加制造相容装置厂商的困难,使这些厂商焦虑不安,担心被IBM甩脱。

    3081K有一个“黑匣子”微码,解读它的内容,是制造相容装置的关键。鹰酱联邦调查局的大网早已张开,霓虹人果然上钩了。

    为了获得IBM大型机3081K的技术资料,日立在鹰酱的联络员开始向IBM前员工佩林秘密寻求机密资料。

    之前日立公司已经通过商业间谍活动,搞到IBM公司新一代3081K计算机绝密设计资料27册中的10册。

    这套材料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是1980年11月,从其内部的一名职员莱孟德·卡戴特手里拿出来的。为把余下的17册资料也搞到手,日立公司继续采取行动。

    其高级工程师林贤治向与日立公司有业务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