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

    与现在盘山机械厂完全封闭不同,总部这里处于半封闭。

    医院、商场等都是与周边的人共用。

    但是总部这里,又会处于半封闭管理,禁止闲杂人进入。

    甚至连公园,也会是半封闭公园。

    刘韬跟着筹备小组的人交代后,自然交由筹备小组去办理这事,包括土地所有权、征地移民安置之类。

    当然也包括着设计。

    这种设计,自然不可能交由欧美国家来,毕竟这是涉及到保密的。

    随后,刘韬便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在总部这事上,有着筹备组那么多人,他要是事事还得自己做,那还成立总部筹备组干什么。

    刘韬将精力放在一批年轻大学生上面,足足有一百个人。

    刘韬教导着他们如何使用办公软件,文档、表格、演示文稿。

    这些都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的。

    比如录入信息,比如编写文稿等等。

    赵国平也在这次学习中,这一次他带着十个合成旅的干部过来学习。

    这些电脑,都是盘山机械厂自己生产的,运算能力达到了三百万次/秒,在个人计算机上绝对是处于最顶级的。

    这些前来参加培训的,每一个都是经过严格政审的,签署了保密协议。

    毕竟他搞出的这些电脑,太过于超前了。

    起码领先市场个人计算机五六年。

    至于这些办公软件,更是可以大大提高办公效率,而不是都得用人工写,那样效率太慢了。

    要说这个时代,全世界有谁最懂个人计算机,估计就是刘韬了。

    哪怕是乔布斯等人,估计在个人计算机上都比不上刘韬。

    也只有刘韬才深刻地知道,计算机将会在世界引起多么大的变革,以至于后来将其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

    他没有想过,这时候搞互联网,因为并不现实,懂计算机的太少了。

    全国都没有多少人会计算机。

    他让金龙电脑每年捐赠一批电脑给高校,与高校合作开展计算机相关专业,便是为了培养人才。

    只有有了一定基础,才可能进行个人计算机普及,以及实现互联网。

    而这个时间,需要至少十年时间。

    短期内,能够实现局域网、以及盘山机械厂内部各个厂的联通,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这个时间,刘韬计划是用三年时间。

    一来培养懂得计算机办公、研究的,差不多要三年时间。

    二来,网络搭建以及这些工厂、总部建设时间,也是差不多三年时间才能建成。

    很多事情,不是他掌握了技术,便可以将技术普及。

    因为技术普及,同样也是需要时间。

    这个时间必须耐心等待,一步步去实现,而无法一蹴而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