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等到以后再追授,那会是一种巨大遗憾。

    可哪怕是如此,赵九章、姚桐斌、郭永怀三位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也依旧未能在生前享受这一至高荣誉,他们都在1968年时便去世了,现在只能追授他们荣誉。

    而眼前的邓家先,便是其中之一。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家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他现在的状况,却是因为1980年在一次试验中,身体受辐射影响。

    但是哪怕如此,他仍坚持工作。

    对于这位科学巨匠,刘韬保持着敬意。

    想当年,邓家先也是属于顶尖人才,26岁便获得了博士学位。这种人才,在美国可是能够获得优渥生活,拿美国国籍轻而易举。但是在共和国建立的消息漂洋过海,邓家先却选择放弃美国更好的科研条件、更好的生活条件,回到一穷二白、完全是一片废墟的华夏,参与国家建设。

    邓家先循声望去,看到了刘韬,邓家先脸上露出了微笑,“刘韬委员,好巧。”

    “邓家先委员,要保重身体!”刘韬紧紧握住邓家先的手。

    两人在1980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便认识。

    想起三年前初见时的场面,再看看现在,仅仅三年时间,邓家先的身体糟糕了非常多。

    恐怕以现在的情况,都不一定能够再坚持三年!

    “刘韬委员,伱说我们祖国,是不是能像欧美那样繁荣昌盛,再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巅!?”邓家先轻声地问道。

    刘韬重重地点头:“会的,一定会的!我们一定会再次站在世界民族之巅,我们的祖国一定会繁荣昌盛!”

    三四十年后的华夏,绝对邓家先等人而言,绝对是属于真正的繁荣昌盛。

    而刘韬相信,这一世的华夏,一定会走得更顺、发展得更快、也会变得更加强大。

    邓家先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那我想,我就是死了,也没有任何遗憾了。”

    他们这一代人,是华夏处于亡国灭种的悬崖边,一个不慎,华夏便会亡国灭种。

    救亡图存,这是他们每一个都在做着。

    所以哪怕在美国可以有着优渥生活,邓家先等人都放弃了国外优渥生活,选择了回国参与新中国的建设。

    邓家先他们那一批专家学者,足足有两百多位。

    而在共和国成立时,侨居国外的科学家人数大约5000余人,但是到1956年底已经有2000名科学家回到了祖国大陆。

    之后,又有一大批科学家陆续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正是因为这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才使新中国的科学事业群星璀璨。

    哪怕是到了现在,这一批归国科学家,依旧是华夏科学事业的中流砥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