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归闲静抱着丹丹回去了,归侯爷一直在家等着,见女儿没动静的抱着丹丹又回来,急忙问咋回事。

    这个事不能给别人说,包括二老爷,但给父亲要说清楚。

    归闲静后悔那会找父亲商量,让父亲跟着提心吊胆。

    归侯爷听了之后,愣了半天,说道:“换孩子?我看那个卫家寡妇闺女疯疯癫癫,能信任吗?”

    关于卫五姑太太在辽东收养女娃和二哥认识的事归闲静没给父亲说过,所以任谁都对卫五姑太太这个人的人品怀疑。

    归闲静说道:“爹,我相信她,爹信我不?”

    归侯爷点点头。

    “这事除了爹和二老爷,我谁都不会说,包括泰际哥俩。反正五岁后长得不一样那会再解释。卫妹妹说了,她带丹丹去南方,以后回京不带孩子回来,她有武艺,身边人都会武,能保护丹丹。”

    归闲静想了想还是没给父亲说会带去辽东。

    归侯爷只能点头,想着也好,丹丹终归是犯官之后,能带出去最好。

    这也天冷了,归闲静想着卫五姑太太说辽东的寒冷,她让院里闲着的丫鬟婆子做一些棉袄,棉鞋也行,只要结实,质量好就行。

    从两三岁到五六岁的女娃穿的,棉絮要厚,到时候给二哥送东西时捎过去。

    归闲静敬佩卫五姑太太,惭愧自己,二哥在辽东,她又是现代人,以前只知道混吃等死当个闲妻,从来没想过要做什么。

    就是和离后打算做生意,也是让自己的生活充实。

    是卫五姑太太给她当头一棒,这个外人看不起的、没个好名声的寡妇,却在做着“高大尚”的事。

    人家没喊口号,只是一句尽力而为。

    归闲静对卫五姑太太说的那句:你是我最敬重的人,这句话不仅仅是发自肺腑,更是发自灵魂。

    她又给大嫂二嫂说了,让家里的闲人做些棉袄。

    倪夫人听了更激动,她男人可是在辽东受苦。

    她不仅让她院里的丫鬟婆子做,她还跑回娘家,一阵哭诉。

    说她丈夫在辽东辛苦,每个月朝廷发的钱不够救助那些可怜的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人家。

    她在娘家也是宝贝闺女,她侄女的婆婆又是她小姑子,她嫂子第一个支持。

    苗氏也让身边亲近的人照着做,她姨母宗人令夫人支持。

    半个月不到归闲静收到了好几马车的棉袄棉裤棉鞋,还有棉帽,还有话,说先送这些,后面还有。

    这让有些人听说了,他们首先不是想的不正常又抽风,想的是今年难道会不会大冷。

    不然门老二的媳妇为什么要收集棉袄棉鞋送往辽东,她二哥在那。

    一些大户人家急忙找看天象的,看天象的说没看出来有任何迹象。

    国人是具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思想,只要有任何都会提前先准备,如果没有发生更好,发生了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所以家家户户都做好今年是个大冷年的准备。

    归闲静听说之后,又是吃惊,她急忙对大嫂说:“我可没有说什么啊,我只是想帮着卫妹妹做点事。”

    对大嫂不能瞒着,把卫五姑太太和她接触的事说了,打算换孩子的事没说。

    苗氏说道:“我知道,但是我想提前准备也没坏处,我回家给我娘家人也说了,我给我姨母也说了。”

    归闲静无语的望着大嫂,谣言是怎么产生的,人云亦云,就是传播。

    就在这时,看门的说襄王府老王妃来了。

    归闲静吓一跳,她都快把老王妃给忘了,最近丹丹的事,她哪里还会去想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