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解释道:

    “《均田令》所授的田地,有露田和世田之分。”

    “露田是有授有还,法令规定男丁成年授田,死亡或者超过五十归还其田,此田为天下之均有。”

    “世田则是可以传给子孙,多出来的还可以用来买卖,为世代之田。”

    “汉中杨家的土地,同样有露田和世田。”

    苏泽疑惑的问道:

    “既是世田,如何夺之?”

    封述说道:

    “《均田令》所说的世田,明令为‘桑田’,若是桑田改作农田,那就不是世田,就是要还授的。”

    苏泽还是疑惑的问道:

    “汉中产丝,为何要将桑田改作农田呢?”

    杨家又不是普通百姓,要担心粮食安全问题,对于他们这样的家族,桑田产丝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这个问题苏亮有发言权,他年青时候有耕读的经验,他解释说道:

    “将军,这种桑养蚕,可不是谁都能做,谁都能做好的。”

    “在属下家乡,能养蚕织丝的,都是良家女,必须要从小就跟着母亲身后学习。能织丝的女子,都是十里八乡争着下聘的。”

    “属下家族所在的武功县,除了我们苏家这种耕读世家的女儿家,就只有三长村里的女儿家能织丝了。”

    “汉中杨家畜养的都是奴婢,又怎么会织丝呢。”

    “所以他们干脆砍了桑田,改为更容易耕种的农田。”

    苏泽一下子就明白了。

    养蚕、缫丝、织丝、纺布,这些放在古代都是技术活儿。

    古代农耕虽然也是技术活,但是比起桑蚕业还是比较粗放的。

    说白了,就是汉中杨家的这种奴隶制庄园中,女奴不能胜任桑蚕业的工作。

    这就很好理解了,某个灯塔国在南北战争前,南方种植园为什么种棉花而不是办工厂纺织成棉布再卖?

    是他们不想吗?那是奴隶只能满足摘棉花这种工作,纺织工人的工作对他们太复杂了。

    都一辈子为奴了,谁还愿意去学习织布啊?

    只有那些为了家庭奋斗的良家女,才愿意为了小家庭从小学习桑蚕业,学习裁缝、做饭这些操持家务的技术。

    苏泽说道:“所以杨家的世田并不是桑田,这些应该还授官府的?”

    封述重重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