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诏书上也说了,要让沿途各州接济,甚至提供车马供六镇遗民迁徙。

    但实际上北方各州对待这些六镇遗民的态度都非常敌视,他们根本不愿意提供补给。

    既然不给,六镇遗民也要生存,他们沿途造成了巨大的治安问题。

    这样的混乱下,杨昱不得已宣布进行军管,以军法按照六镇遗民的原籍编成一个个军团,用军法命令他们向三州迁徙。

    之所以要用籍贯来编为军团,就是因为杨昱要行的军法,就是军队中的连坐之法。

    如果六镇遗民的军团滋扰地方,或者有人偷偷潜逃,则会将小队中的人连坐抽杀,而只有同乡同籍乃至于同宗的人,这种连坐之法才会有效果。

    六镇遗民爆发强烈的反对情绪,都被杨昱用手段诛杀镇压。

    六镇人不反对迁移三州,但是这种编练成军的形式,又让他们想到了戍卫六镇时期的状态。

    六镇人厌恶的就是军管状态,六镇百姓世代戍守六镇,得不到朝堂的尊重,还要被别的州歧视。

    六镇军籍就是是永世奴役的枷锁,好不容易朝堂撤镇了,现在又按照原籍编为军团,那不是白撤镇了吗?

    等到了三州,朝堂会不会继续用军籍奴役六镇人?

    这是六镇遗民不确定的事情。

    但是杨昱也没有办法,如果不编成军队,六镇遗民根本走不到三州。

    杨昱只能一边许诺,只要到了三州就会解除军管,将他们编户齐民,这才勉强驱使二十万六镇遗民向三州前进。

    从恒州南下,最先进入的就是定州。

    等到杨昱到了定州,见到定州刺史杨津已经领着定州豪族在州界迎接自己,杨昱放下了心。

    定州刺史杨津,和杨昱一样是出身于弘农杨氏,既然是同宗的兄弟,杨津早就得到了消息,组织定州豪族来接收这些六镇遗民。

    杨昱将其中一部分六镇遗民交给了杨津后,只是叮嘱他善待六镇遗民,尽快将他们编户齐民,就没有过多的寒暄,就继续领着剩余的遗民向冀州而去。

    一路跋涉的六镇遗民得到了修整和难得的粮食补给,他们本以为接下来就是好日子,却没想到等杨昱刚刚离开不久,他们就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定州刺史杨津以六镇遗民参与叛乱为由,将他们卖给定州豪族充当牧奴、农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