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的体现了。

    苏泽又不是要这些读书人上来就担任要职,只要有一个相对客观标准,那读书人就可以在这个方向上卷下去。

    说到底,科举只是当官的选拔考试。

    等经过官场的浮沉和淘汰,偌大的帝国总能够大浪淘沙出合适的高级官员。

    人家汉代还举孝廉呢,不也出了一大堆的名臣?

    科举选拔方式不重要,公平才最重要。

    苏泽看向这些年轻士子,根据他们的出身不同,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派。

    一派就是贾执为首的世家大族子弟,他们人数最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科举考试在唐代,依然都是权贵们的玩具。

    真正让寒门大规模进入朝廷,那都是宋代的事情了。

    但是能够选拔出一些寒门子弟,或者连门都没有的军户、商人子弟就足够了。

    等过完年,这些年轻士子就会被派到县里,补充缺员严重的定幽二州的县令县长,推行苏泽的府兵授田和三长制度。

    这些年轻的士子已经授官,全都穿着绿色的统一官服,整齐的拜见了苏泽。

    这也是苏泽统一规定的。

    在南北朝时期,并没有出现严格的官员服装制度。

    服饰色彩只是一种大略区分身份地位的着装规定。

    红色有分赤、朱、丹等,此种颜色皆只能王公贵族使用。

    绿色则与红色相反,常用于平民百姓中。

    紫色常在皇家中出现,轿辇盖为紫色,皇家密信的封泥也为紫色。

    但是上朝的时候,官员也只是按照时节穿各色的服饰,乱糟糟的没有统一的颜色和标准。

    苏泽按照后世的标准,给关中官员确定了服饰标准,并且在初入官场的时候授官袍,统一了服饰制度。

    初入官场的官员就着绿色官袍,五品到七品为青色,一品到四品为绯袍,即红色,对优待有功大臣,可以特赐紫袍。

    这可以迅速从官袍颜色区分官员的等级,同时也能激发官员向上攀升的动力。

    第一次面试,苏泽还是出了一道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