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汤和是朱元璋最早期的伙伴,在朱元璋最落魄的时候,汤和便死心塌地地跟随朱元璋,与这大明其他的开国文武大臣们相比,汤和文不如李善长,武不及徐达、常遇春。可论起交心和朱元璋的关系,却没有人可以超越这位中山侯汤和。

    汤和笑了笑,他面相敦厚,说话也不疾不徐,只温和地道:“他们年少,还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

    朱元璋听罢,摇头:“这还年少?朕在他们这年岁的时候,便已不知干下多少大事了!可瞧一瞧他们,哎……文不成,武不就,只晓得胡闹……”

    朱元璋顿了顿,又道:“前几日,朕给他们几个出了题,询问他们,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在何处,太子答的很好,只可惜,他性情太温和了,这答案嘛,虽然没有什么过失,却也只能说是四平八稳。”

    汤和道:“太子乃是储君,自该持重,所谓老成谋国,不正是如此吗?”

    朱元璋只笑了笑,说到太子朱标的时候,他脸色浮上来了难有的温情。

    朱元璋又道:“还有燕王朱棣,朕的这个老四,则回答说我大明的腹心之患在于漠北的敌人,除此之外,他还上了一道应对漠北胡人残党的奏疏,朕看了他的方略,这小子应该是下了一些功夫。”

    汤和微笑道:“燕王勇武,坚韧不拔,乃是帅才。”

    朱元璋颔首,似乎也表示了对燕王的认可,随即又道:“至于其他几个小子的回答,就乏善可陈了……”

    “他们毕竟还未成年,陛下,不可责之太过。”

    朱元璋眯着眼,重新坐回了龙椅,这才道:“这些答案,各有千秋,可朕却总觉得,像是隔靴搔痒,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其实朕这些时日苦思冥想,也在寻求答案……”

    朱元璋皱着眉,似乎已陷入了思考,又好像在比对着几个皇子们的答案。

    就在此时,一个通政司的小宦官匆匆而来,拜下道:“陛下,秦王、晋王两位殿下的奏疏到了。”

    朱元璋闻言,只眉梢微微一动,不过面上却并没有太多期待的样子,只是沉声道:“取来。”

    汤和笑着道:“两位殿下的答案只怕也已到了。”

    朱元璋颔首,却道:“这两个小子,狗嘴里必吐不出象牙。这一次,还不知他们又打算怎么蒙混过关呢!上一次必定是打的轻了,到现在才上奏。”

    汤和也不由得无奈一笑,他对秦王和晋王是最清楚的,这两个家伙,和太子、燕王都是马皇后所生,却最是顽皮,没少挨揍。

    宦官小心翼翼地将两份奏疏送到了案头。

    朱元璋只随手取了一份,打开,眼睛飞速地扫了一眼,而后,他的脸突然僵住了。

    汤和看着朱元璋的神色,疑惑道:“陛下……”

    这各叫唤才落下,朱元璋便粗声粗气地道:“果然不出所料,你看看,你看看吧,秦王这个混账,竟敢说我大明腹心之患在于父子总被奸人离间,使父子失和,恐要祸起萧墙之内,还要朕做表率,绝不再痛打自己的儿子,家和才可万事兴,这个孽畜!”

    汤和张大了嘴,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停顿了片刻才合拢了下巴:“咳咳咳……咳咳咳……百姓人家……嗯,百姓人家确实是讲究家和万事兴的。”

    朱元璋满面怒容:“他屡尝教责,终不省悟,现在却还敢强词夺理,真是岂有此理。”

    说罢,他恶狠狠地将奏疏摔下。

    汤和忙道:“陛下,还是看看晋王的奏疏吧。”

    朱元璋道:“晋王也必定好不到哪里去,这二人一丘之貉,朕此番将他们打发去凤阳,本意是教他们尝一尝民生的艰难,知道他们现在的不易,谁晓得他们反是觉得山高皇帝远了,以为朕离他们有数百里的路程,不能现在就收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