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书馆当中,但相比较于可能想要参加的高考人数而言,应该还是杯水车薪。因为据他姐说这,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未来几年的总发行量达到了七千多万,上万份与之相比,简直连个小水花都溅不起来,所以他手里这一套十分完整的复习材料,无疑还是相当珍贵的。
与同学分享也算是他的一片好心。
之后已经明确有复习想法的,当然也是赶紧分别拿了几本,至于太过于犹豫的,不管他们最终有没有下定决心。
反正也没书分了。
只能把书单给他们抄一份,然后如果他们想复习,自己回去设法购买呗。
东西就这么一份,过时不候。
与此同时,本省很多已经跟着教授导师参加工作,或者做项目研究,又或者说成家立业有好几个孩子的那些知青们,大多也都纠结的讨论打听了起来。
他们不同于那些下乡干活,只能拿工分,一分钱工资都没有的知青,那些知青哪怕已经在大队成家立业,有了孩子,也肯定选择参加高考,想回去。但他们有工资有收入的,同时日常福利也不差,要不要放弃参加高考很难抉择。
好在高芸送走她弟弟后,便猜到了不少知青纠结为难的地方,所以很快通知了一下各大教授,由他们往下传达。
就是说,高考结束后,如果他们报考本地新建的大学,并且成绩足够得以录取的话,那么他们只要保证学业能正常完成,便可以保留工作。也可以在停职留薪,拿大学生补贴的情况下迅速跳级毕业,然后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甚至于最终选择外地大学的。
只要签份保证书,保证毕业后还会回到他们这边工作,也可以给他们在保留职位的同时,发放一半数额的薪水。
回来工作之后再每月稍微扣点。
实际来讲肯定是划算的。
毕竟货币往后必然贬值。
总体来讲就是,高芸已经竭尽全力的让那些知青们,尽量没有后顾之忧的去参加高考。经济收入问题,包括担心离开之后职位被顶替等问题全部都有帮他们考虑到。就连不想报他们本地新建大学,想去其他大学的,也给予帮助。
当然了,这些都有个前提。
只有理科有这些优待,文科方面的话是没有的,比如说什么历史音乐,影视戏剧或表演之类的,肯定是没有的。
他们只是国家的一个省,没有必要各方各面十全十美,十全十能,反正高芸目前主抓的是经济和科技发展,文化娱乐不着急,也不差他们一个省,况且她只是没有给予帮扶,又没有去限制。
想搞这些的还是可以搞嘛!
……
晚上,高天养在自己的房子里安心复习,高芸则是前往快递驿站阁楼那。
一晃十六年过去。
两具身体融合后的她,也再次迈入了三十大关,成功达到三十二岁,而她母亲杨琴则是已经年近七旬,甚至于按虚岁算的话,今年都能过七十大寿了。
这把年纪高芸当然不放心他们老两口再继续出去旅游乱跑啥的,所以他们都快一年没有出去了,正好去年楼上那户人家大儿子在一线城市找到工作,要把他们接过去,或者说要把楼上的房子卖了,换一线城市的首付,高芸得知消息,当即便出手,把楼上那套房拿下。
之后杨琴高虎夫妻俩旅游回来。
就搬到了高芸楼上居住。
彼此来往走动也方便了许多。
至于活动范围,即便高芸把楼上那套房子落在了自己名下,她也依旧无法离开快递驿站,更无法上楼,只能她父母下楼找她,可见限制应该是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