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俩人结伴,走着走着,看见了供销社的门市部。

    门市部挺宽敞,房子不小,但走进去,差不多一眼扫到底,与黛青想象中的样子大相径庭。

    不像原主记忆中琳琅满目的超市、商超,八零年代的居民需要买什么,去的最多的地方还是供销社,居民区就这么大,商品都是按需来,供销社进的东西多,还容易被人举报奢靡资本做派。

    刘婶倒是早就习惯了,和柜台前的售货员打了声招呼,便问黛青需要什么。

    “要瘦点的五花和粉条。”

    白菜有了,黛青想中午做白菜炖粉条,热热乎乎,正好适合秋天。

    刘婶不太赞同地使眼色。

    八零年代的人经历了饥荒和大洪水,偏爱荤腥,瘦肉好买,肥肉却紧俏。

    黛青解释道:“家里肥肉还有剩余,买多了也吃不完,反倒浪费。”

    都这么说了,刘婶也不好再劝,稍稍拔高音量,“小冯,多切点,挑块好的啊。”

    供销社的猪肉都是每天早上从宰猪场新鲜拖过来的,用纱布盖着,放在柜台里面,有人需要,售货员就拿出来切一块,切多切少全凭柜员心情。

    有熟人办事就是方便。

    “这块可以不?”

    被称作小冯的婶子举着块肉,从分割台隔板露出半边身子。

    冯婶拿的是块下五花,相比起脂肪更多的上五花,位于猪肚子的下五花,层次分明,而且瘦肉比较多,是五花肉中比较好的部位,用来做炖菜口感也会更好。

    黛青眼疾手快,抢刘婶一步回答,“麻烦婶子了,这块就行。”

    下午会来买肉的人不多,售货员手一抖,给黛青足足切了八两。

    称重的时候,刘婶还在心疼,这块肉看着太瘦,煮出来肯定干巴,一点油水都没有。

    售货员好奇,打探黛青的身份,两个婶子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在得知这是顾教授刚过门的媳妇,像是看到了什么稀奇,冯婶恨不得从头到尾将黛青打量一遍。

    察觉对方没有恶意,作为话题中心的主人翁,黛青就随她们去了。

    给票的时候,冯婶还好心提醒要换张肉票。

    票证都有有效期的。家里票多,有时候会有余下来没用完的,当然要先紧着有效期短的先用。

    幸亏被提醒了,这种常识性的事,黛青不知道,顾屿衡也不在意,还不知道要浪费多少票。

    刘婶今天要来扯块布,回去给虎娃做棉服,买好东西的黛青便在旁边等她。

    门市部虽然东西不多,摆放的却很有条理。生食区、熟食区、日用品区……已经初见二十世纪的雏形。

    卖衣物的区域,除了码成一排的军大衣。最显眼的就数玻璃柜台里的透明凉鞋。

    粉色透明袋,配红绿闪粉。

    黛青早上收到的同款。

    刘婶已经选好了布料,偏暗的军蓝色,小孩子皮实,衣服容易脏,深色耐脏也不容易看出来。

    旧报纸包住棉布,麻绳捆绑,售货员一边麻利地打包,一边时刻关注黛青这边的情况,见到她停下来,便推销道。

    “这是今年最火的鱼嘴水晶鞋,还是从省里百货商店调的货,总共四五来双,昨天刚到的货,咱这一片,就我们供销社有卖……”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刘婶不打算买,也被勾起了兴趣。

    “不便宜吧?”

    “要票的,”冯婶打包的间隙,伸出手指笔画,“一双三块呢。”

    刘婶:“啧。”

    按照现在的物价,黛青买八两猪肉也不过花了五毛钱,一双凉鞋就抵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