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肥料都是教区与一家名为“双子贸易公司”签署协议后赊来的。算下来,一亩地需要5到7苏的投入,在秋收之后付款。不过那家公司保证,如果增加的产量不超过肥料钱,就一个子儿都不收。
是的,这些石块就是约瑟夫让人从瑙鲁运回来的,学名叫作磷酸盐矿石,实际上就是矿化的鸟粪。
这东西绝对是这个时代能搞到的最好的肥料了!
要知道,后世的瑙鲁就是靠卖“鸟粪石”,短时间内成为了最顶级的富国。国民人手一辆超跑,在澳大利亚随便购置房产,乘飞机去国外治疗感冒。
当然,后来矿石卖完了,他们一夜返贫,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限于运输能力,目前只运回了两船磷酸盐矿石,一共600多吨,暂时用来供应法国较为困难的地区。不过,第二批船队此时已经抵达了太平洋,足有十七艘船。等他们回来之后,将能极大提高法国的农业产量。
只不过现在世界海上霸主仍是英国,所以眼下法国还不能声张此事,只能悄悄去运“石头”回来。若是哪一天走漏了风声,很可能就会遭到英国人的强抢。
所以约瑟夫这边还准备了另一手方案,那就是推广堆肥法。
所谓的“堆肥”,就是通过用微生物处理有机物,比如树叶、秸秆、食物残渣,甚至粪便,将其分解为腐殖质,也就是植物可以吸收的肥料。
在化肥普及之前,这可以算是人类生产肥料的最佳手段了,能够保持土壤肥力多年不用休耕。
虽然欧洲在17世纪就有简单的堆肥,但那都是凭借经验将有机物随便混和起来放一阵,堆出来的肥力非常一般。直到19世纪中期,有了科学的堆肥理论之后,才使肥力逐步提高。
约瑟夫在后世的纪录片上了解过堆肥的大致原理,无非就是一层有机质加一层土,控制好水分,隔绝空气。然后每个月翻堆一次,三个月腐熟。
不过理论归理论,具体怎么操作,以及有机质和水分之类的比例,就得专业人士来琢磨了。
约瑟夫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教会。
是的,比起没效率的官僚,在民生方面,教会还是挺上心的。让几十所教堂的教士按照不同的比例各自搞起堆肥,观察效果,就能试出最合适的堆肥方法,然后再在全国推广。
夜深。
阿尔贝里克和两名村民跟着马车返回了村里,而后点着火把,将车上的煤卸在了抽水机旁。
煤是从十多法里外的一个小煤矿运来的。这种小煤矿现在到处都是。前一阵政府颁布了“采煤促进法案”,鼓励开采煤矿,政府会为销售量达到一定程度的煤矿提供补贴。
自此之后,带着十几个人搞小型煤矿的投资者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煤的价格也不断降低。现在只要村民自己去煤矿搬运,抽水机消耗的这点儿煤,村里完全能承受得起。
看着火把映照下的水流通过水渠不断涌向成片的农田,阿尔贝里克等人虽已累得浑身酸疼,但脸上却满都带着笑意。
显然每月11天的浇灌无法覆盖村里所有的耕地,但起码能保住超过六成的庄稼,加上那种据说很神奇的石块肥料,今年秋天应该是能收获让全家活命的口粮了。
拉伯恩教区是幸运的。受限于法国蒸汽机的产量,目前仍有大量急需灌溉的地区虽已按照抽水机租借法案提交了申请,却只能在焦急之中苦等救命的抽水机。
……
突尼斯东部,斯法克斯城。
一名三十多岁模样,眼眶深陷,鼻梁细而高的男子下了马车,快步走进街边的一家显然带有法式风格的糖店。
突尼斯各地的法国商人非常多,尤其是出售丝绸、糖、茶叶之类的高端店铺,有不少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