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昭襄王十八年,八月二十三。

    平都

    秦国与三晋方面都在调动着士兵,山野之间到处都是极速行动着的士卒以及士卒经过时候,所激荡起来的尘埃。

    这是故意的。

    兵法有云,动静其间。

    秦军之所以如此是要故布迷阵,哪怕项燕吸引了一部分的三晋士兵前往魏国守城,如今平都战场上秦国的士卒也是少于三晋的。

    虽然秦人善战、好战、战斗力强悍,但也做不到抹平那么巨大的差距。

    而双方的将领也无法拉开差距。

    或许白起隐隐约约比三晋如今“年轻版·信陵君”“年轻版·廉颇”要强一些,但并没有强太多,不足以拉开人数的差距。

    而三晋抱着“死战”的心思,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退去。

    昭襄王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

    随着一声号角声的响起,平都之战这个“绞肉机”就像是被人启动了开关一样,瞬间开启了“工作”的运行。

    平均每天死亡人数都在上千人,这场挛战只是刚刚开始。

    从后世史书中也可以看到关于这一场战役的记载,但或许是因为这场战争触及到了“秦”的统治,所以秦朝官方的“史书”中并没有关于此战的太多记载,只能够从相关人物的传记以及陈氏后人的一些杂谈中找到只言片语。

    “昭襄王十八年,平都之战启,三晋之国伐秦,王死战不退。是时,武安君为主帅,统大军而战。战后咸阳一时单履之风盛行,着衣风气大改。武安君于此战获封军功“二十等”,封关内侯,加封“武安”。王令人谨记此战,曰为立秦之战。后始皇帝再令之,曰:有秦如此,乃有武安君之才,老秦人之悍勇。——《秦书·武安君传》”

    “昭襄王十八年,是时三晋伐秦,秦王死战,人屠武安君为帅,屠三晋数十万众。三晋一时国内青壮无有,秦假施仁义,实则内里空虚,无力再战,只搏美名,此乃王道之术。——《新秦书·武安君传》”

    “昭襄王十八年,先祖于咸阳斩赢疾幼子,以护秦律。时武安君白起于平都开战,战惨烈异常,战后咸阳空荡,十室九空。——《春逝杂记》。”

    而令人奇怪的是,在古老的历史中找不到痕迹的战争,反而能够在后来将近一两千年后的时代找到许多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是亲眼看到的一样。

    无论是从战争的细节也好,还是从战争的后果、影响描述也好,都十分准确,这不得不让人感慨。

    有些时候,或许当权者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要掩埋历史的真相,但无论他们用了什么样子的手段,后世的人总是有办法从浩瀚如烟的历史中找到只言片语,加以分析。

    毕竟,人会说谎,史书由人写就所以或许也会说谎。

    但真实存在过得事情不会说谎,时间也不会说谎,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总会揭开。

    “昭襄王十八年的秋天,持续了三年的平都之战终于要结束了,但不管是魏无忌还是廉颇、亦或者是秦军的主帅白起都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无论是哪一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国内的粮草还能够支持他们么?”

    “三年的战争像是一个巨大的熔炉一样,无论多少粮草进入到这个熔炉都会被熔炉中的火焰焚烧殆尽,而后化为这个巨大的“绞肉机”的燃料,为战场提供新的动力。”

    “当战争结束的时候,战争的胜利者,秦国未来的武安君终于要面对他此生最重要的一个抉择了。”

    “那就是杀,或者养。”

    “在那个礼乐虽然崩坏,但人还是有最后道德底线的年代,杀降意味着以后或许再也不会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