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中,陈氏注定要走一段很长的道路,他们不能够每次都出手干涉,那样的陈氏与“稚童”又有什么区别呢?

    秦王政三年,官渡陈氏之子,陈正入朝为官,掌司寇之职位。

    而与此同时朝堂上的官员也是人才济济。

    比如为内吏的“韩非”,秦王侍的“张良”以及韩、赵君王所推荐的“贤才”们,秦国一时可以被称之为“人才济济”了。

    这么多的贤才,自然而然的让秦国的实力更加强大了。

    国内的灾情在缓慢的梳理中逐渐的消失,国人们也在秦国官吏上下一心的努力下,而再次过上了“平和”的生活。

    至少看不到灾情对他们的影响了。

    一般而言,涝灾和洪灾、旱灾这些灾情之后,都会出现瘟疫,朝廷上下的官吏们也是十分重视这一点的。

    在众人的努力之下,灾情以及后续的影响终于过去了。

    秦国就像是蓬勃而新生的“龙”一样,再次抬起了高贵的头颅,而与之相反的是齐、燕、楚三国。

    不断的有黔首从三国的边界处逃亡到秦国,他们知道自己继续在那片土地上待下去,一定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他们背井离乡。

    离开了眷恋的故土。

    秦王政四年,灾情的影响彻底过去了,一些从他国逃亡而来的国人也被妥善的安置在了秦国的不同地方。

    他们登记了自己的户籍以及路引,真正的成为了“新秦人”,这是他们对于自己的称呼。

    秦王政四年平缓的过去了,关于这一年即便是记录秦国历史最详细的“商传版秦书”也没有过多的记载。

    只有一句

    “秦王政四年,上以令民休养生息,累年不战。”

    短短的十几个字记录了这一年。

    而他的下一年,秦王政五年,则是十分精彩。

    因为这一年,停滞了数年的伐国之战再次由已经亲政了的秦王政掀起了!

    秦王政五年

    这一年的开春,陈学以及郑国便给嬴政送来了一个好消息,水利的修建十分顺利,虽然依旧没有完工,但已经可以初步运用起来了。

    而这一消息也让嬴政激动了起来,因为他同时收到了许多郡守的消息,向他汇报这些水利工程所能够给秦国带来的好处。

    因为过于激动,嬴政特意加封陈学和郑国为“山河侯”,乃为“关内侯”,当然了这个时候加封的侯已经没有“封地”了,只有一些“食邑”,类似于一个名头,只能拿钱。

    但陈学、郑国两人已经很满意了,因为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心思,他们也只是想要做自己心中想做的事情罢了。

    就算没有奖赏,他们也愿意。

    当秦国的国力彻底恢复了之后,不需要嬴政在朝堂上提出,秦国的朝堂就已经开始沸腾了起来。

    王翦、李牧、李信、蒙鹜、蒙武、王贲、陈赞等诸多将领全都是兴奋的提议,伐国之战的重启之事,他们之中王翦、李牧、蒙鹜虽然身上军功不少,但都缺少一个足以“封侯”的军功。

    比如灭国。

    这些名将中还有六人未曾封侯,却只有三个国家没有覆灭了,他们当中注定有人无法因灭国而封侯。

    可.

    当天下一统后,还有那么大的军功可以让他们封侯么?

    于是,灭国这种看似很重大的事情,竟然成了朝堂上这几人争抢的军功。

    自从伐国之战的事情再次起来了之后,嬴政每日最大的乐趣便是坐在那里,看着几位将军的争夺。

    而这一日,和往常一样几位将军正在争论该伐哪个国家,该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