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琮大怒,拔尖曰:曹贼者,安敢如此欺我?”

    “其欲杀曹贼,却被侍从所阻。”

    “侍从言:今日杀曹贼者易,可荆州何去何从?万望公子三思。”

    “刘琮怒不可遏,却听之,细思之下感慨而言:“我之谋不如父亲、兄长远矣,既父、兄皆投刘皇叔者,皇叔必然为可靠之人。”,左右思虑,乃去信与贤王谋。”

    “腊月三十,夜。”

    “信未至,然则曹贼夜夜于蔡氏欢,琮无法忍如此大耻,拔剑谋之。”

    若是只单单看这一段记载,甚至可以怀疑这不是正统的史书,而是某一本带颜色的话本中的东西,但他却是实实在在的记录在了汉书之中。

    是的。

    汉书单独为曹操开了一个传记,名字也很简单明了。

    《汉书·奸佞传·曹氏孟德本纪》

    是的。

    在这一本汉书记载当中,那位司马氏的族人单独为曹孟德写了一个“本纪”,这本应该是一个无上的荣光,毕竟古往今来唯有那位“楚霸王”才在不是皇帝的时候就拥有一个本纪。

    曹操在活着的时候并未曾称帝,而这一篇本纪则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写下来了的。

    由此可见那位司马氏族人对曹操的恨意。

    后世中,曹氏族人会对此事十分羞耻的原因并非是先祖好人妇这一口,而是因为汉书中的记载,将曹操描绘成了一个依靠着蔡氏一介妇人才得到荆州的“奸夫”形象。

    这才是曹氏族人无法忍受的原因。

    而观汉纪中的记载则是比较简单,但却与汉书中的记载明显相反,在观汉纪的记载中,曹操的形象显得更为“光明正大”。

    他的记载如下。

    “承泰四年冬,刘荆州病重,邀丞相于荆州会。”

    “时长安伪相刘备者密谋荆州已久,不愿大汉一统,因此暗中前行。”

    “承泰四年冬,刘荆州逝,其病逝之前,妻子荆州尽托于丞相,时丞相慨然曰:天下英雄者,刘荆州当为其一。其为汉室宗亲,护佑荆州之地多年,临终更托付于吾,吾怎能愧对?”

    “因此,尽心竭力。”

    “时伪相刘备密谋与刘表之子“刘琦”夺荆州。”

    “刘琦者,刘荆州长子也。”

    “然,其虽为长子,却不得刘荆州之喜,其母早亡,故心情孤僻。”

    “刘荆州亡故,任次子刘琮为荆州州牧,将其托于丞相。刘琦心中妒火而生,谋与刘备者夺荆州故地。”

    前面的描写在尽力给曹操描绘一个“仁德”的形象,而后面则是用了些许“春秋笔法”。

    “承泰四年冬,腊月三十,夜。”

    “刘琮为人所骗,欲杀丞相。”

    “丞相不忍愧对刘表,则掩面而走。”

    这是在观汉纪中关于这一段历史的所有记载,仅仅是“为人所骗,欲杀丞相”这八个字,将一切道尽。

    当曹氏与刘氏争论不休,到了白热化,甚至要拼一个你死我活的时候,有人出来当和事佬了。

    关中秦氏、以及上党赵氏、陇中李氏都出来打圆场,大家都是传承多年的世家,何必如此?既然对历史有不认可之处,那么去找一个绝对公正的人不就行了?

    于是,祖上阔过的这一群人便前去找官渡陈氏了。

    他们寄托于陈氏中能够找到佐证对方的“史料”才是假的证明,想要为此洗清自己身上的脏污。

    事实证明,陈氏中的确有证据。

    但.这个证据让曹氏和刘氏都不那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