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们能熬过这一届的低谷,前面一定有转机!”

    赵常田赞同道:“小许抓住重点了!我们之前钻了牛角尖,总以为解决之路在高校那里。其实,解决问题的钥匙,在我们自己手里。这个办法,可以一试。”

    李启刚道:“那我马上去联系他们,相信他们都会念这份香火情,为我们说两句话是没问题的——还有媒体那边,我们也要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散会后,赵常田一个人坐在会议里,大口抽着闷烟,还低声念叨着:“影响力……影响力……”

    很快,以沪上为中心,一则名为《新理念作文大赛:薪火相传、新益求新》的通稿在媒体间发酵。这份通稿可谓情真意切:

    【……今年,新理念作文大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新芽人”并没有气馁,不断反思、总结,我们始终认为,只要不忘初衷,再艰难,新理念作文大赛也要继续走下去……】

    【……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舆论给我们多一点点包容;热爱文学的青年们,再信任我们一次;……】

    【……我们希望每个从新理念走出去的少年,都能常回家看看……】

    最后的总结尤其能“说服”人:

    【……新理念作文大赛毕竟才七岁,它还是个孩子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到一周时间,十几位在新理念大赛中成名的青年作家,也都纷纷发声支援《新芽》杂志和“新理念作文大赛”。

    在收割了一波同情流量以后,开始有媒体将矛头对准了张潮,认为张潮当初炮轰新理念大赛一战成名,最后的结果是,他美滋滋地在燕大、燕师大读书,还“拜入”大作家于华门下,名利双收。

    而其他文学青年、文学少年,却凭空少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虽然新理念作文大赛还在办,但是没有大学直接录取、降分录取等噱头以后,已经毫无媒体关注度了。

    文学,现在最缺的不就是关注!?

    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富有正义感的第六届新理念作文大赛参赛者,在网络上发帖,将张潮比喻为青春作家里的“伏地魔”,声称在不少文学爱好者群里,大家都不愿意提及张潮的名字,只用“那个人”来代称——

    【……要不是“那个人”,今年的中国文学,将至少有三到五个新星冉冉升起——我,可能也是其中一个。但是现在,谁还记得第六届的一等奖是谁,二等奖是谁……】

    【……“那个人”自己吃饱了饭,就把锅给砸了,这是一种怎样的人品?】

    【……“新理念作文大赛”和《新芽》并没有谋杀中国文学,“那个人”才是真正的侩子手!】

    【……黑幕!黑幕!绝对有黑幕!】

    帖子被多家媒体转载。

    时隔数月,讨伐张潮的舆论声潮再次甚嚣尘上,所有记者也都想要采访他,看他如何回应。但是张潮却和大家打起了游击,每天下了课就不见人影,同学找他都难;发到邮箱的采访邮件更是一个都不回复。

    这种沉默,让许多不熟悉张潮风格的批评者开始弹冠相庆——

    “张潮怕了!”

    “张潮,你心虚什么?”

    “张潮,你为什么不谢罪!”

    但更多与张潮打过交道的媒体,却都没有跟进。

    《新燕京报》的李烈对蠢蠢欲动的同事们劝道:“这小子肯定憋着坏,别露头当傻子。”

    一直到12月中旬,沉默了近两个星期的张潮,突然间同时同意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并借用了燕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媒体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就安排在张潮下午下课后。20多家媒体准时来到现场,济济一堂。张潮也没让众人久等,很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