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感恩雨露,但是敬畏的却是雷霆。
赏赐拉的这么高,其他人你还怎么赏?养出了猛虎,又该怎么制?
吕不韦身为大秦相邦,执政十余年,门生无数,其二子皆为大秦之郡级高官,《吕氏春秋》又给了他那么大的声望,手中私财又如此之重,再不限制,早晚都不会体面。
很多事情发展到最后是不看当事人想法的。
自己也想过收回一些,但是这个时间不太好,当然,也说不上太差。
天下还没打下来呢,这就收回功臣赏赐,别管多少吧,他影响不好,好说不好听啊。
但是不收更不合适。
这次不收,以后再想收回,那可就很难再体面了。
这辈子有始有终,君臣两宜,最后为了赏赐太厚再送吕家去死,那也不合适。现在吕不韦主动提出,言辞诚恳,态度恭谨,这也确实是对大家都好的事。
这个道理,嬴政明白,吕不韦也明白,月满则亏。
嬴政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愁事喜办,不能让这事产生不好的影响。
而且这也是一个契机,一个作为缓解君臣矛盾的案例。
大喜之日臣子以自己的官爵厚禄为贺,君主收下那就是往事不究,君臣长久两相宜。
嬴政收下了贺表,但是对于吕不韦进献食邑贺喜的请求给予了拒绝。
吕不韦又上表,都要声泪俱下了,请求嬴政收下臣子的贺礼,要不然臣子还有什么颜面居于大秦的土地。
嬴政给予了安抚,然后再次拒绝。
直到第三次,吕不韦再上表,嬴政才勉为其难的同意了。
下了圣旨:
寡人承先王之业,君临天下。自寡人继位以来,相邦吕不韦,殚精竭虑,辅朝理政,功莫大焉。
爱卿才学渊博,见识卓远。昔日先王托孤,卿临危受命,不负所托,稳定朝局,使我大秦根基稳固。汝广招门客,编撰《吕氏春秋》,为我大秦留存宝贵之理政方略。
爱卿在朝理政,兢兢业业,事无巨细,皆悉心处置。于内政,推行良策,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仓廪充实;于外交,纵横捭阖,使诸侯不敢轻犯我大秦之威。
爱卿为人也,披肝沥胆,赤胆忠心,鞠躬尽瘁,殚精竭虑。此等忠义之德,千古罕见。卿一心为国,乃心王室,不以自身富贵为重,凡事苍生国家为念。卿之忠献,诚为坚决,心意殷切,寡人感怀触心,不得不收。
旧事俱往矣,辞旧迎新,开来继往,有始有终;前日康庄大道,锦绣光明,君臣佳话,万古流芳。
寡人深知爱卿之劳苦功高,忠国忠君,特加赏赐:赐爱卿为忠信侯,食邑洛阳万户,世袭罔替,累世不减。驭四车架,入宫乘马,赐上田万亩,赐金五千,丝绸千匹,宝玉百件,各色珍宝百车。
以此彰爱卿之功绩。望卿一如既往,忠心为国,辅佐寡人成就大秦万世之基业。
钦此。
吕不韦大喜,谢恩大贺。
嬴政的圣旨吕不韦自然看的分明,平安落地了,只要不找死,世代富贵是肯定的了。
吕不韦为了表达君臣两谊,邀请所有官员贵族,接连大贺三日,整个吕府都是喜气洋洋。
庆贺完以后,吕不韦又赶紧马不停蹄回了邯郸,已经耽搁许久了,赵地还全是事儿呢。而且赵国公主被立为大秦王后的这个好消息,也更有利于他接下来的工作。
嬴政圣旨的内容是众人皆知,也没什么人觉得这是兔死狗烹。
食邑十万户和世袭罔替累世不减的侯爵比起来指不定还是后者更好,而且食邑万户这也足够多了。吕不韦面临的情况许多人也不是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