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是父母、儿子儿媳,加上孙儿辈为一户。

    如果有两个成年儿子及以上还不分家,收的赋会打着滚的翻倍。

    为的就是打散大家族,组成小家庭,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管理,减少地方宗族势力。当然还有一些更积极的原因,例如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劳动积极性,但是主要还是以上两个原因。

    至于为什么不是孩子一成年就立刻要求分家,是因为还有徭役兵役,家里不能彻底没有劳动力,起码留一个,这样是为了必要的生产。当然,极度紧急情况下,所有男丁也是都要顶上的。同样现在农业工具落后,只有两个壮丁一起才能效率最大化。

    分田是每户四十亩。

    其中十亩用于种植果蔬桑麻棉等,不收取田赋,但会收取少量税金。

    还会分宅,不过不是宅院,是宅基地一处。宅基地也是一大亩的面积,这是为了给普通百姓留出一些院落可以种些家用果蔬。

    这个数量的田亩是这样的一户之家精耕细作之下最高能忙得过来的,可以养活一家并且还能稍有剩余,但是又不足以多养活成人,尤其是男丁,尤其是还会因为多一个成年男丁而缴赋翻倍,这也是逼家庭分家。

    因为帝国太大,土地良莠不齐,土地分为三等,为上中下三等,上田分四十亩,中田分六十亩,下田分八十亩,更差的田地就不适合耕种粮食了。

    大秦现在虽然男丁是十八成年,但是二十才可以分田,毕竟让十八的男丁独自耕种也不太现实。

    要知道,分地给你是要你劳作的,这年头没有流氓,也不养懒汉,耕战一体,种好了有奖,种不好罚的更狠!

    收的田赋,是按照郡级单位,给出一个当年的收成平均值进行收取的,种的好你可以多剩下一些。种不好

    种不好就是你没好好干,反正田赋要交齐。当然,若是有天灾人祸什么的,也会适当进行政策性减免,以及赈灾。

    收取赋税这事可是计入官员考核最重要考核点之一,当地官员不可能放松大意的,还想不想进步了?

    这也是为了杜绝另类的土地兼并,毕竟你土地越多,田赋交的也就越多,地总是需要有人种才行,要不然没有产出只有缴纳,谁也顶不住,为了大秦的发展,田赋可不低。

    大秦的一切都是秦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土地所有权是秦王的,所有臣民拥有的都是使用权。

    秦王恩典,允许土地使用权买卖,但是要多交赋。

    现在土地士绅阶级还处于刚刚露头的阶段,一切都是懵懂无知,又脆弱渺小,嬴政直接就从一开始就定下基调和政策,杜绝土地兼并!

    对于土地,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重中之重,嬴政是最为看重,制定了严格的政策管理。

    普通平民二十分田,死后收回,六十以后可以主动还回。当然,一户是以夫妻为主,男子若死,妻子继承,夫妻都死才收回,若是改嫁,也是女方身死而收回。

    除了土地,父母的财产子女都可以继承,宅子和宅基地也可以。交的起税就行,按照每户的宅基地计算,每处宅基地每年收取少量税金。

    这是为了保证六十以后如果无人供养,还能有口饭吃,当然,如果不缺供养,不想交田赋,耕种也有压力,可以主动还回。

    虽然这个年代普通平民活到六十也实在艰难,但是嬴政也依旧愿意展示一下仁德。

    凡是六十以上老者,免除一切徭役,人头税减半,田赋减半,七十以上人头税减免至一钱,田赋再减半。

    这也是为了鼓励百姓赡养老人,毕竟多了耕田,少了赋税,老人活的越久越好,这也是让百姓可以踏实为大秦做贡献。

    为什么历朝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