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满脸激动。

    他是儒家传人不假,但新学给帝国国力和百姓生活水平,带来的最为直观的体现,却是他这个儒学传人,也不敢逆流自私,抨击新学。

    若不是觉得“国子监在帝国大学面前,连屁都不是”这句话,有失体面。

    怕是此刻早已经脱口而出了。

    “殿下,如今帝国大学已然建成,校内各个学院想要入学的学生,规模更是超过了两千人,只要悉心培养,不出两三年,帝国大学必将成为大唐的又一圣地!”

    李纲接话,目光看向此刻英姿勃发的弟子李承乾。

    眼中满是亮光。

    周围一众下值之后,纷纷前来阳成宫拜见太子,被留下一同用膳的太原府官员们,也是纷纷附和点头。

    赞扬声,让坐在李承乾一旁的李泰,李恪,还有李佑,李愔这些弟弟妹妹,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咳咳,诸位的夸赞,孤就暂且领了,但是,孤还是要说,眼下的一切,在孤看来,也不过只是刚刚开始罢了,算不上什么多么值得大肆赞颂的成绩......”

    李承乾话音刚落。

    坐在另外两桌的太原府官员,以及坐在李承乾这桌的王铭,王青云父子,已然是默契的放下了筷子。

    李佑,李愔,李恽,李贞四个新来的皇子,还有鲁王李元昌见此,原本还准备夹菜的手,也不由一顿。

    急忙有样学样。

    “如今历经半年,我并州道境内主要的官道都已经全部修缮完成,河道也都已经清理和拓宽,尤其是太原府附近,哪怕是不太夸张的雨雪天气,交通依旧畅通无阻。”

    “接下来才是我们并州道真正发展起来的黄金时间......”

    “王铭!”

    李承乾一开口,刺史王铭便是立刻站起。

    “眼下太原府的情况很好,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生产建造,你记一下,孤做如下部署!”

    长孙无忌还有些愣神。

    而坐在自家父亲身旁的王青云,却已然是迅速的从怀中摸出来一个小本本。

    又拿出来一根早就削好的铅笔。

    递给自家父亲的同时。

    自己也是在一旁急忙帮着记忆。

    “眼下并州道的冬小麦还没有收获,且产量不明,既然官道和水路都扩展完善,那就开始大肆的鼓励商人,去别的地方收粮食。”

    “高句丽,倭国,百济,新罗,林邑,只要是粮食,并州道就收!”

    “第二,养殖要加大,在突厥族牧民之中,搜罗兽医方面的人才,配备一些读书人给他们,就按照帝国大学的模式来办,建立成体系的兽医培养和工作系统......”

    李承乾语速不慢,甚至有些词汇,在长孙无忌这种从来没有停止对《大唐新报》阅读的人听起来,都有些陌生。

    此刻王铭,王青云父子二人,手上却是丝毫不见混乱。

    甚至于。

    长孙无忌等人,分明注意到,另外两桌的一些太原府官员,竟也是随身带着那种小本本。

    此刻正在快速记录着,可能和自己工作相关的命令。

    “养殖规模也要加大,我们不仅仅要扩大官有的养殖场,民间也要鼓励,要给补贴,尤其是百姓们可能顾虑的兽病的问题,要想办法减少百姓的顾虑,让百姓愿意尝试着去养。”

    “猪,羊,家禽这些东西,后续的收购和加工上,也就涉及到了孤要说的第四点。”

    “我们要扩大并州道的商品生产规模,眼下我大唐并不是缺钱,更多的是缺少用来交易的商品,甚至更远的将来,这种物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