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的青烟在屋外飘散,给人温暖的感觉。

    江弦见章德宁看的入迷,随手捧起桌上的书,是屠格列夫的《猎人笔记》。

    煤球炉子发出嘶嘶嘶的燃烧着不大的火焰,急火炒菜,慢火炖汤,煤球炉子做出来的饭菜仿佛都带着光阴悠长缓慢的滋味,醇厚而绵长。

    江弦这篇评论写的并不长,章德宁看的很认真,眼睛也越看越亮。

    她从稿纸上抬起眼睛,瞥了眼对面坐着的江弦,眼中满是钦佩之色。

    她将稿件放回桌上,这动静吸引来了江弦的注意。

    江弦放下书,很是期待的看向她。

    他当然有期待,因为这是他给自己喜欢的一位作家用心写下的文学评论,他为此认真努力过,自然不会觉得无所谓,一定是希望它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看完了?”

    “看完了。”章德宁轻点头。

    “感觉怎么样?”

    “相当不错!”

    章德宁满眼欣赏,稍作思索,做出一番简单的总结:“见解独到、分析透彻、启发思考!”

    她又陆陆续续的补充了些夸赞的话,总结成一个字就是:好。

    江弦收获了一大笔情绪价值,受宠若惊的摆摆手,“你过奖了,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写的哪有那么好。”

    “真的好!”

    章德宁努力想证明,她并不是给江弦面子才说好,而是这篇评论写的真的好。

    虽然她是《京城文学》组的编辑,但在文学评论方面,同样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因为她本身也常写一些文学评论。

    “江弦,一篇文学评论,最珍贵的就是解读新颖,能挖掘出连原作者都未曾言明的深层含义,我打包票,你这篇文学评论是真真切切的做到了。“

    章德宁越说语气越激动,“这篇评论文章一发表,恐怕没人信你是第一次写文学评论。”

    江弦淡淡的笑了笑,没再说什么谦虚的话,心满意足道:“既然德宁你觉得写的不错,那我就放心了,这篇评论文章就请你帮我发在《京城文学》吧。”

    章德宁一拍大腿,“这么好的文章,我们就不发了,当然是递给《文艺报》!”

    这会儿就不用敝帚自珍了,捧自己家的文章,肯定是发在别的文学刊物上更有说服力。

    章德宁盘算了下时间,急匆匆的起身,“快走!”

    “干嘛去?”

    “咱们直接去递给《文艺报》的编辑部。”

    “这么着急?”

    “早点投、早点发。”

    章德宁心里那叫个急切,因为史铁生名不见经传,外加上这篇稿子题材敏感,文坛给出的评论文章极少。

    能尽早刊发江弦这篇文章,也能趁着《午餐半小时》还没刊发多久,给一月刊的销量再添把柴。

    “今天是周日,《文艺报》的同志们上班么?”

    “他们那儿当然有人了。”

    章德宁也顾不上蜂窝煤炉上沸着的白菜了,请了街坊帮忙看着点儿,推着车子拉着江弦一块儿出去。

    江弦本可以不去的,不过他既然决定要捧史铁生,便干脆把好人做到底,他也存着私心,因为史铁生是他分外喜爱的作家。

    一月份的京城仍然被寒流包裹,天空还微微飘起了细雪。

    《文艺报》的编辑部原本坐落于东四“礼士胡同”,老叫法是“驴市胡同”,明清时候那儿是贩卖驴骡的市场。

    嗡嗡嗡期前,那儿是印尼的驻华使馆,嗡嗡嗡结束,给了文化b政策研究室使用,冯沐同志作为《文艺报》的主编,从政研室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