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花环》这篇当中。

    《高山下的花环》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谢晋所改编的电影即便在后世看足够经典,国战战争片天花板,水平远超《集结号》《八百》。

    而这部电影的原著,更是现代中国文学无法绕过的一篇代表作,与电影同名《高山下的花环》。

    另一时空中,《高山下的花环》一经发表便掀起巨大轰动,作者李存葆一举成名,被七十多家报纸全文连载,五十多家剧团改编上演,创下单行本180万册的印刷量。

    甚至树哥自费购买了两千册,赠送给了南方的战士们。

    在文学角度来看,《高山下的花环》也贡献卓越,开了以悲剧形式反映战争和军营生活的创作先例,是军旅的一个决定性突破。

    从这篇开始,军旅的创作在题材领域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

    “蒙生带领着九连全体同志和我,抬着一个个用鲜花编织成的花环,徐徐来到烈土陵园。

    大家把花环一个个敬献在烈士墓前,松柏掩映的烈士陵园里,到处有人工精心培玉的花从。

    在梁三喜烈士的墓前,是一簇叶茂花盛的美人蕉。

    和梁三喜烈士的墓碑并排着的是:九连副连长靳开来烈士的墓碑、八二无后坐炮班战士雷凯华烈士的墓碑、不满十七岁的司号员金小柱烈士的墓碑

    默立在这百花吐芳的烈士墓前,我蓦然间觉得:人世间最瑰丽的宝石,最夺目的色彩,都在这巍巍青山下集中了。”

    后面的篇幅并不长,四万三千字,张守仁看的很认真,花了两个多小时才看完。

    他从稿纸上抬起眼睛,心中一片怅然,眼前仿佛还是巍然青山下那一簇簇的各色花环。

    恍惚一瞬,张守仁合上稿子。

    整理一下思绪,心中的怅然,很快被欣喜若狂所替代。

    “写的真好,不愧是江弦!”

    写的是主角赵蒙生的讲述,第一人称视角,大概能分为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部分。

    看完以后,张守仁便生出一种强烈的预感。

    这篇,一定能成!

    “老章,你来看看这个。”

    他献宝一样将《高山下的花环》递到编辑章仲锷的桌上。

    章仲锷是《十月》的一名普通编辑,但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在后世,他也被编排进了“四大名编”当中,曾经编发过《沉重的翅膀》《老井》《新星》这些个颇有名气的作品。

    还有一次,他收着个陌生作者的投稿,看后很惊喜,觉得这个作者最大的优点就是语言独特,对京城胡同串子的语言信手拈来。

    这篇文章叫《空中小姐》。

    作者是个腼腆大男孩,叫王硕。

    帮他发表了这篇处女作以后,又不忘鼓励王硕。

    在他的鼓励下,王硕一发不可收拾,井喷一样一口气写出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橡皮人》、《顽主》、《我是你爸爸》.

    还有个作者叫王树梁,曾经手写了150万字的稿子,装了一大麻袋,编辑们看都没认真看直接就给扔了。

    章仲锷心疼作者,把这稿子捡了回去,认真看完,觉得内容还不错,可惜作者显然不是个搞文学的,不会剪裁,也不懂结构。

    他给作者叫了过来,本来打算将修改意见告诉作者,结果发现对方是个下肢瘫痪的卧床病人,大便需要灌肠,小便要靠膀胱造瘘,生活都不能自理。

    就这样的身体条件,手写出150万字的稿子,简直是现代的保尔·柯察金。

    章仲锷干脆便替他改起稿子,恰逢地震,大夏天就蹲在地震棚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