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了近一圈的石桌,而石桌以中部为分界线,外围也出现了一圈圈的树椅,道:
“平身入座吧。”
“谢皇上。”群臣躬身行礼后,纷纷入座。
一些第一次来高原的官员,则是看着这一幕幕,纷纷惊叹连连。
天穹飘荡着雪花,嘉靖坐于主位上。
相比于嘉靖六十年时的座次,这十年期间,倒是多了一些变化,那就是裕王跟景王之下,分别坐了九王,然后是清风和禅霜,吕芳。
跟着,则是严嵩等内阁和司礼监众人,依次按照“顺时针”方式入座。
对于九王的入座,裕王跟景王对视了一眼便移开了目光,他们如何看不出,这是父皇有意为之,为的就是锻炼九王。
而此前,父皇闭关的十年时间里,九王是没资格入座的,就算是帝玺也没有邀请。可见,父皇这是在告诉朝臣,要培养九王了。
“知道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嘉靖靠坐在御座上,抬了抬手,指着石桌上,堆积的一捆捆政绩卷轴,道:“先从政绩开始吧。”
“老规矩,还是按之前的,先对各布政使司,府州、县的政绩,进行评级。”
从嘉靖六十五年开始,因为内阁众人都突破到了筑基期,所以政绩考核范围也就扩大了,直接覆盖到了县级。
“是。”
严嵩等人纷纷面朝嘉靖拱手,而后便开始分发卷宗,开始评级。
嗯,值得一提的是,石桌上坐着的,除了九王,全都是筑基期,神识扫过自然非常迅速。
而且,这些年为了细致化的计算政绩,内阁更是极致的细致化了考核评级标准。
也因此,石桌上堆积的政绩卷轴非常之多。
先从六部和京城的四品以上官员的政绩考核评级开始,这让坐在外围一圈的六部、督察院、翰林院等官员,都是心中忐忑不已。
毕竟这是皇上带着内阁司礼监,当面评级,而这五年来,他们的政绩又不行,一时间,每个人都紧张的大气不敢喘一声。
当然,这是在本命高原之上,就算他们真的不喘气也没什么关系就是了。
有神识辅助,考核评级可以说是非常之快,仅仅只是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全部完成了从布政使司,到县级官员的政绩评级。
不过此时,包括内阁众人在内,所有人的面色都有些不好看,只因为太差了。
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政绩评级,单单就他们给的,统一只到六品,天知道帝玺评级,去掉不可避免的一定水分之后,还能降到哪去?
七品?八品?甚至是九品?
此外,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一百四十多个府、一百九十三个州、一千一百六十九个县、四百九十三个卫和三百五十九个所。
除了卫所属于军方,毕竟不是战争时代,将领的政绩没有太大变化外,其他省级封疆大员的政绩,均摊开来,只达到了可怜的八品。
等到帝玺提纯政绩之后,估计会降到九。
就连向来政绩领先所有人的山东布政使,徐熙然,这次的政绩评级也只有五品。
(注:详见第223章。)
可见,巨粮危机之下,整个大明官员阶层的政绩,都受到了重创。
以小见大,可见现如今大明内部的矛盾,在短短五年时间里,激化到了何种程度。
一时间,在座的所有人都沉默了,六部等官员直接低下了脑袋,紧张的口干舌燥。
内阁众人虽然好了不少,可也是低眉垂目。
他们不敢想象,等到帝玺对政绩进行提纯之后,皇上会如何的愤怒和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