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经过上次的事情,王翠梅看出砚安这孩子有担当,自然待他更加亲厚,像半个儿子一般。

    想着砚安要念书,她便把家里的银钱拿出来盘点了一下。

    银钱都装在坛子里埋入地下,这样保险一些,挖出的坛子抱起来沉甸甸的,摇晃的声音听着都清脆好听。

    收回家的粮食今年卖得三两左右,家里田地少,粮食收成的不多。

    倒是今年卖面包挣了好些钱,王翠梅算了算,大约有四两银子左右。

    这还是他们从收了麦子才开始卖,要是一年四季都卖,挣个十几两银子也不在话下。

    如今面包生意客源稳定,特别是程府的丫环最爱来买她家的面包,每次都能卖出去好些。

    算下来,现在攒了有七两银子多一点,寻常农人家地里有菜,又不买什么贵重东西,二两银子就够一年的花销了,七两银子用到过年绰绰有余。

    但是若是家里多了个读书人就不同了。

    王翠梅清点了家里的钱,就从中拿了二两给赵砚安置办纸笔书本,读书人该有的还是要有。

    赵砚安不是不识五谷的人,他知道这二两银子来的不易,他自己也不是在意用的是不是名家出品,到了镇上书铺,只捡着最便宜的买。

    砚台、墨锭、毛笔以及一卷毛边宣纸,样样都选择了最便宜的,就这样也花去了一两银子,读书真是太费银钱了,怪不得寒门难出贵子,要供出一个读书人何其费钱。

    赵砚安决定平时练字就在沙土上用树枝比划比划得了,其他时候再动纸笔。

    除了文房四宝,还得有本教材,他在现代读书时虽然是学霸,但是大晟毕竟不是现代,字词句篇、政论文体……无论哪一样,和现代都是不一样的,还是需要买几本当代的教材参详一下。

    书铺伙计极力推荐印刷的,字迹清晰好看,但一本就要二两银子,赵砚安自然不要,买的是手抄本,一本只要二百文钱。

    读书的贫苦学生为了赚些钱而按着原书抄写下来的书就叫手抄本,质量参差不齐,赵砚安特意拣选许久,找了一本字迹工整的。

    一趟买下来,虽然没买多少东西,二两银子也花的干干净净。

    赵砚安到家时,手里捏着根糖葫芦,是用最后的五个铜板买的,他知道楚颐四爱吃,特意给她带的。

    楚颐美滋滋的吃了几颗糖葫芦,给赵砚安留下最后一颗,两人分着吃一份酸得掉牙的糖葫芦,心里却甜滋滋的,感情比在现代时还好。

    *

    过了立秋,马上就到了中秋节。

    今年中秋节王翠梅是很高兴的,家里喜事接连到来,让她怎么不高兴?

    一喜是瑾娘呆傻的病好了,如今还变得聪明伶俐。

    二喜是收养了砚安,这孩子听话又体贴。

    往年冷冷清清的家里有了这俩孩子的欢声笑语,看着都热闹许多。

    三么自然是面包生意做大了。

    因为这三喜,今年的中秋节无论如何都得好好过一下,提前一天楚颐就开始准备做月饼了。

    面粉、糖、油混合揉匀以后,盖上布让它继续醒发,家里还有豆沙可以做馅料,楚颐又炒了些花生板栗和瓜子,将果肉舂碎以后混上油和糖,一份简易版的五仁馅料就完成了。

    过了一个时辰,面发得差不多了,楚颐就指挥赵砚安洗了手来帮忙,月饼这东西就是要大家一起动手,最后吃起来才香。

    将面分成一个又一个的小面团,馅料也分成相同的份数备用。

    赵砚安那老古板,竟然真的每一个团子都要揉得大小一样才罢休,小小的身体里固执的灵魂,认真的板着一张脸,伸出胖手来,哪里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