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院就是六七品的官了。

    可若不是,那就要考庶吉士,做满三年后才授官七品。

    而像他这样出身三甲的同进士,熬满三年,也不过在翰林院里混个正八品的小官罢了。

    起点如此之低,前程自然也就差了。

    抡才大典三年一次,每个人一生参与科举考试的机会也是有限的。

    想要年纪轻轻就直入翰苑平步青云,毫无疑问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在蒋凤举看来,贾璋的起跑线可不低。

    首先,贾璋出身勋贵,家里不缺钱财,读书科考毫无后顾之忧。

    其次,他父亲贾赦是一品将军,就算没有权势,但至少邸报大诰样样不缺。

    别的暂且不论,单这一点,他就已经走到了不知多少人的前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贾璋资质上佳,几近过目不忘,这样的天资十分难得。

    贾璋的起跑线越是高,蒋凤举就越舍不得耽误他这个良才美质。

    贾璋对蒋凤举给他拔高标准的事情也心知肚明。

    可作为一个假小孩,他完全可以接受蒋凤举的安排,才不会哭闹着向邢夫人告状。

    他自己也想给自己打好基础。

    是的,他前世是在内书房念过书。

    甚至在大权在握后还请了师傅,精心钻研过《左氏春秋》。

    可是,内书房教导内宦学习的是制诰表诏的撰写,灌输的是忠君爱国的理念。

    这些东西和科举考试关系不大。

    这也就是说,贾璋虽念过书,但现在学习的这些东西对他而言都是全新的知识。

    儒家经典微言大义,读再多遍也不嫌多。

    贾璋想要成为执政当权,也要给营造一个好的文名。

    作为曾经的提督东厂司礼太监,贾璋清楚地记得,前世外廷高官最光明的晋身之路就是先做翰林,再做侍讲,再做督抚,再入内阁。

    盛朝与前世大明的政体相同,在这样的背景下,精通书史能够让他把路走得更加顺遂。

    因此他对蒋凤举的教导全盘接受。

    想要精通诗书,第一步就是详细记诵。

    所以贾璋每天都会学过的东西全都背下来,直到倒背如流。

    蒋凤举对此十分满意。

    累积学问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

    不努力,就算再有天赋也没用。

    为了前程,贾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想来便是寒门子弟重生,也不会有他这般心气儿。

    正是因为贾璋前世经历过远比普通人更深重的苦难,所以他对光明生活的渴望才会来得更汹涌磅礴。

    人就是这样,越没有什么就越想要什么。

    贾璋如此刻苦读书,邢夫人既欣慰又心疼。

    她好几次都想对贾璋说咱们不读了,像咱们这样的人家不参加科举也没什么。

    可是每每话到嘴边儿,她却说不出口。

    儿子每每和她说起读书的事情时,眼睛都亮亮的。

    邢夫人清楚贾璋这么努力,是因为他对此真心喜欢。

    就只为这个,邢夫人也舍不得儿子因着自己的私心耽误了前途。

    贾赦对贾璋的刻苦十分惊讶。

    他请蒋先生来给贾璋启蒙,不过是一时责任心上头,担心浪费了贾璋的良才美质。

    可是,等到贾赦的头脑冷静下来后,他都已经做好了儿子哭闹着不去上课的准备了。

    毕竟璋哥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