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石器时代考古、玉器考古。

    吾于六年前时值因事驻京,闲暇之时曾记得中科大张馆长谈起如若去京,务必拜访北大赵老师。吾恐恐不安,深感京大学府建校百年,老师学术地位之高,怕被拒之门外。担心之

    余,拨打总机号码,转文博分机。言科大张馆长介绍,请教史前文化研究方面问题。工作人员给赵老师办公室号码。吾既得号码,拨打之时底气不足,不知如何说,然当时未通,吾反而心安。而后一周有余,电话拨通,言经科大介绍,有问题请教。师言下周周三下午有空,并告办公室地址及门牌号码。及至下周三,吾提前一小时去北大校园,先去莫名湖畔,石台静坐,感受北大风景文化,而后去老师办公室。及见老师,请教之中深感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吾久居县城,见惯人和事。县城之人,略有小权,多为趾高气昂,言谈举止中

    官腔之味浓,吹嘘之风盛,唯恐别人不知其地位。吾将心比心,以为大城市之人,官位越大,学历越高,近人之心越远。谁知初见老师,深感老师为人学术之严谨,待人之亲切,只讲学

    术,无地位高低之见。吾请教史前文化和古玉文化两小时有余,师无厌倦之意。而后三年有余,吾先后拜访老师十余次。曾有几事,为之略记,以示师之德,师之恩。

    一日下午,与老师约好三点去办公室找他。及见面,吾请教半小时有余,办公室电话响起,师接通电话,是谈去京大医院看望一位部长,对方言车已到楼下,师言我有朋友在谈话,过半小时在联系。吾坐立不安,深恐耽误老师正事,等师挂完电话,吾说老师您有事先忙,我这小事,不能耽误您的事。师言你至京来趟不易,我先解决你的疑问。而后又耽误

    老师半个小时,我心不安。后吾想,此事可见老师待人之平易,讲学术,无地位高低之见。此为一恩,教吾做人之道理,欲做事,先做人。欲成事,先成人。为人不张不显,埋头做学问,此为一代专心做学术的老师可敬可爱之处。大德无言,为人师表,无门户之见,不歧视业余研究,实为难得。

    二是吾业余之时,研究史前和田、翡翠利用历史。吾自幼喜看《山海经》,羡慕炎黄时期黄帝以玉为兵器,想追寻三代之前远古未解文明。早先十余年前,吾在帝京杨宋居住,昔日潮白河截流修建水坝,河床宽约百米,周围居民多取沙石于内,中有一坑,斜深百十余米。吾闲暇之余去觅石,石小如拇指,大如磨盘。吾专挑类似石器刀、铲形工具,半年下来,约百十余件。而后以此类推,从和田玉、翡翠原石中挑选类似工具。从网上查询老师评价云南翡翠石斧一事后,专门两次请教这一问题。首次请教时,师说你走误区了,石质类似工具因水流冲击辨别不明显还能谅解,和田玉明显就是大料自然分裂、或人为弄碎当河磨玉卖的。真正自热形成的河磨玉有一定鉴别规律。建议吾先打好古玉基础,从古玉的沁、色、形、工入手,再看高古玉,史前工具。请教之前,吾研究史前文化,只有理论,无实践。去古玩店,听人说东西老,不知真假,不知年份。原藏物品,真品百不余三。请教后,再收藏品,对十之有三。

    师之教诲,使吾少走许多弯路。未识师前,吾研究史前文化宛如幼儿上小学,刚入研究门槛边,一脚里面,一脚在外。识师后,听师言,解吾惑,算是正式进入史前文化研究殿堂。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知识浅薄,越想学。吾早期若见其他藏友物品,总爱点评,好为人师。然和老师多年接触,对自己以前对别人藏品的点评感到肤浅,不专业。同样一件藏品,老师能从各方面详细点评,每次点评都可做论文。

    吾在京期间,逢周日下午空闲,多去潘家园市场。一日,得北大考古丛书《考古

    学研究》(三)97版,一版3000册,时隔15年,本来该书出版少,加上文博学院老师收藏、历届学生珍藏,流通在外已是极少,见到实属不易。内有老师对史前文化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