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之意,先收西蜀,再伐中原,顾虑战线过长,不敢疲于应对。”
“这个谢安,老奸巨猾,哀家之见,还需想个法子,将这老贼赶出朝廷。”
司马道子言:“儿臣听说,秦国自淝水之败,内乱不止,群雄造反,秦国王子苻丕,在冀州一带,连连败于慕容垂,密送书信,有意降晋。”
“哦?”孙太后道:“秦国内乱,连王子也难自保,不如设一计,调虎离山,让谢安离京。”
“母后之意是?”
“奏请出兵,接应苻丕,以三军无帅为名,催促谢安挂帅出兵。”
“母后妙计,儿臣自有办法。”受孙太后的指使,司马道子秉承其意,准备在朝中撬动丞相谢安。真可谓:
遣子入朝挑事端,欲求北伐逐臣贤。
皇家未有贤能辈,多是庸人误史篇。
这日,孝武帝司马曜在显阳殿批阅奏章,丞相谢安,司徒司马道子跪坐两边,问政左右。
秦国长乐公苻丕有心投晋之事,又再提议程。司马道子奏道:“秦长乐公苻丕,乃天王苻坚庶长子,致书投诚,措辞恳切,言出肺腑,请求大晋出兵接应,率邺城将士归顺大晋。”
孝武帝道:“如此说来,秦国内乱,已无可救?”
“慕容垂、姚苌等人,相继造反,中原大乱,已成定局。”
想当年褚太后六度北伐,未得统一,孝武帝心中自然有数,但得知有愿以河北重镇邺城归顺,确实为之心动。孝武帝说道:“长乐公虽有归顺之心,但远在邺城,沿途四处叛军,他如何才能到我江东?”
司马道子就等着孝武帝询问这事,振振有词说道:“中原大乱之日,正是江东出兵之时,苻坚衰败,各部雄起,陛下乘机起兵,一扫阴霾,早日统一。”
孝武帝一看自己的弟弟主张北伐,心中有些迟疑,便问谢安道:“丞相之见,北伐如何?”
谢安道:“自淝水之战,修生养息,不足年余,又有费统、任权等人出兵西川,朝廷存粮,捉襟见肘。老臣以为,当下之计,对外先取西川,对内宽政养民,广屯粮草,厚积薄发,以待时日。”
孝武帝点了点头,深以为然,但司马道子却言道:“中原混战,如今唯有大晋一方独强,正是陛下北伐良机。”
“北伐之事,老臣不敢妄言,望陛下三思。”
与司马道子相比,孝武帝自然是更信任老臣谢安,司马道子一看自己劝不动孝武帝,也只得败兴而归。
晚上,回到宫中拜见孙太后,孙太后一心想让谢安北伐离京,好在朝中安插自己亲信,正迫不及待,等待孝武帝降旨北伐。孙太后问道:“皇儿今日奏请,陛下可恩准北伐?”
司马道子言:“回禀母后,儿臣力陈北伐,唯独谢安屡屡反驳,主张修生养息,囤积钱粮,从中作梗。”
“好个谢安石,老谋深算,无可奈何了?”
司马道子言:“儿臣以为,不如重用谢安之婿王国宝,此人纨绔之徒,不被谢安重用,多有怨气,若是能让他相助,搞得谢安后院起火,四邻不安,说不定这老匹夫就坐不住了。”
“哦?”孙太后眼中一闪,问道:“真是人无完人,没想到谢安摊上个不成器的女婿。”
“那王国宝,乃王坦之之子,童年之时,与儿臣多有交情,若能使他背后捣鬼,何愁谢安不走。”
“嗯......”孙太后点点头,对司马道子之计,颇为认同,叮嘱道:“我儿务必用好王国宝,他若能戳了谢安的脊梁骨,可比百官参劾更毒三分。”
“儿臣明白,母后放心,儿臣已有妙计,让谢安老儿身败名裂。”
......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