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乃乡夫野老,秦晋之战,岂是我一俗子所论。”
“景略先生,出生于晋,流亡于赵,隐居于秦。自北海,到华山,游走列国,观尽诸侯,坐看天下,饱读诗书,能论天下大事者,唯有景略先生。”
“婆楼大人过奖,在下出身寒微,高卧华山,隐居山林,实乃为避乱世,岂有高攀诸侯之心,实不敢当。”
吕婆楼道:“时至眼下,风云变幻,秦晋争霸,乱世至极,先生再不出山,岂不辜负大好年华。”
王猛微微一笑,轻轻捋了一下颔下细髯,说道:“看来今日吕先生至此,必有秦王差遣?”
“实不相瞒,”吕婆楼道:“如今桓温大军,兵临灞上,欲取长安,一步之遥,请先生出山,便是献破敌之策,救秦国于危难之间。”
王猛道:“秦王想让王某如何退敌?”
“天下奇计,计计皆可,或是排列奇阵,或是用水用火,或是奇谋险计,全仗先生。”
王猛这才明白,长安已经难以保全,顿时犹豫起来,半晌不语。吕婆楼看得奇怪,便问道:“先生久久不语,是为何故?”
“长安还有多少守军?”
“婆楼暂施空城计,老弱兵卒不过数千人。”
王猛道:“得知晋军到此,已有数日,若使空城计,早应被桓温识破,迟迟不取长安,桓温必有他图。”
“依先生之见,桓温图的什么?”
“王某也难详知,既然婆楼大人,亲来邀我,为关西百姓之福,免去战乱之祸,猛愿亲往晋营,一探究竟。”
“哦?果真如此?”
王猛道:“不过能否退晋军,尚不敢断言。”
“景略先生既敢孤身入晋营,必有退敌之策。”吕婆楼喜道。
华山居士王猛应吕婆楼之邀,乔装下山,凭着关西盛名,去往晋军大营,拜会桓温。这才引出:
扪虱而言探俊雄,晋秦争霸战尘凶。
华年何叹仕途晚,乱象之中待真龙。
晋军大营,每日皆有百姓造访,捐粮捐酒,使得粮草不足的桓温得以占据灞水,威慑长安,大有关西百姓迎晋军入京的势头。
二弟桓云匆匆进帐,作揖报道:“启禀兄长,高士王猛,帐外求见。”
“捐赠之人多矣,本帅岂能挨个答谢,二弟代我致谢便是。”
桓云道:“这位王猛,是北海人氏,壮游天下,高卧华山,乃当世名士,并非捐粮的百姓。兄长爱才,岂可忽略?”
“北海王猛?莫不是关西传闻的王景略?”
“正是此人。”
“既是当世高人,快带我去迎!”大都督桓温正好衣冠,大步流星,走出帐外,远远望见王猛,一身粗衣,满身儒气,风姿洒脱,气度非凡。
桓温观之,如遇贤才,不禁大喜,张开双臂,快步相迎,口中吟道:“景略先生...景略先生...”
两人从未谋面,却一见如故,王猛躬身作揖,桓温大喜道:“我等景略先生久矣,只恨无缘,今日得见,似久旱逢雨,干涸重润,真天赐先生于我。”
“大都督威加海内,名震天下,谁人不知?小可王猛,得以相见,方知恨晚。”
“来来来,先生快往帐中请。”
桓温拉着王猛,携手入帐,两人宾主各座,旁边侍卫献上茶点,王猛隐居山林,清贫惯了,身着粗衣,不免身上招了虱子,时不时抓着虱子。
桓温看了丝毫不曾嘲笑,暗想古来名士,大隐于野,清贫高士,莫不如此,心中反生几分敬意,桓温说道:“我欲荡平关西,收复二京,代天子统一天下,正需先生相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